【储运商】
冷库里的好买卖
高明(化名)在北京一家知名的批发市场跑运输已经有7年时间了,手上有3辆货车,一辆承载5吨,两辆承载20吨。今年这3辆车确实让他挣了数万元钱。
按照现行价格,他从山东省金乡县进货的价格是1.7元每斤,而卖价是2.3元每斤,中间的价差是0.6元每斤。“我没挣那么多。现在运输成本高了很多。”显然,数万的收益并不能让高明满意。
难以让高明满意的另外一个原因,也是让高明眼红的原因,运输商上游之一的储存商们在这轮涨价中是最大的受益者。
2009年,中间商收购大蒜的价格30%是1.3元至1.5元每斤,70%是1.8元至2.1元每斤。经过有限的几个环节之后,这些蒜都落到了储存商的手里。而到了两节期间,冷库蒜大量出库时,蒜价早已高达3.5元每斤,出口价更是超过了6元每斤。
作为储存商之一,山东蒜商高金生为自己的同行们进行了“辩护”。大蒜价格周期并不明显,做大蒜就像赌博一样,很难判断是不是能挣钱。他记忆最深的就是2008年,在那一年他周围的朋友都是血本无归,投多少赔多少。“我大概投了几十万元进去,全没了。”他说。
高金生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心有余悸,“蒜价还赶不上每天冷库所耗费的电费,冷库的温度必须保证在0-3摄氏度之间。仅电费一项就要让蒜的成本增加0.1元,而当时的蒜价是0.17元每斤。”车世堂也表示,晒干、维护、管理等,综合各种成本,每斤冷库蒜的成本要增加0.5元左右。
【零售商】
我们赚不了多少钱
5月25日下午4点,八里桥农产品中心交易市场空空荡荡,很难看到买菜人的身影。47岁的李书江和他的妻子、女婿悠闲地坐在蔬菜区的入口处。旁边就是他花1000多元租来的40平方米的菜摊。
几分钟之后,迎面走来了一位顾客,“大蒜多少钱一斤?”“两块五,山东金乡那边过来的。”在李书江充满期待的注视下,那位顾客还是摇摇头走了。
而在去年这个季节,他们正在忙得不可开交。据李书江的粗略统计,蔬菜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一半左右,大蒜最多,已经接近了7成。其实,李书江的心“并不黑”,运输商给他的价格是2.3元每斤。
为了增加销量,李书江还把50斤装的袋子拆开,把里面的蒜装到了8斤装的塑料袋里零卖,每袋卖20元。“其实,我是搞批发的。”他多次重申。
相比于李书江的高明,北京市定福聚缘农副产品市场的张先生更惨了一点。他从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进来的蒜只卖2.5元每斤。“我只是想靠便宜的大蒜来吸引消费者,变相的促销其他的蔬菜。”他说。
纵观大蒜产业链条的利润,不难发现,在这轮涨价中,处于最上游的蒜农利润并不高。中间商环节的利润也会随着蒜价的波动发生大起大落。
但在储存商的积压下,蒜就开始变成“囤积居奇”,从而使大蒜产业链条上的泡沫得以存在。而蒜价的虚高无疑又会刺激蒜农的种植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农产品一拥而上的“特性”很可能会再一次上演。届时,2008年“蒜如草芥”的怪状会再次让蒜农血本无归。
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面带笑容的就不再是蒜农马兵站,而该是消费者王辉了。
参与互动(0) | 【编辑:梁丽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