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摸高至2.8% 分析称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加息(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CPI摸高至2.8% 分析称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加息(2)
2010年05月12日 07:08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目前加息利大于弊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授韩秀云表示,目前CPI的增速已经到达2.8%,我们的目标今年应该是3%,要控制到3%,第二季度加息的序幕已经开始拉开。韩秀云表示,国内已具备加息的条件,一方面楼市新政使价格出现了博弈的状况,没有继续向高处走;另一方面,股市前一段也出现了暴跌,已释放了加息的空间。

  韩秀云表示,从国际上来看,现在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而且美国的房产交易价格也开始攀升。同时还看到,在澳大利亚和印度都已经开始进入了加息。

  无论从国内和国际来看,我们现在加息都具备了一个好的时机。韩秀云认为,今年在第二季度应该至少加息一次,来保证通胀率和银行存款利率不出现负利率。一旦加息,那些低劣的产能和过剩的产能就可能淘汰,而资金就向好的产业转去,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升级换代。

  >解读

  工业总体为平稳运行

  4月份工业增加值出现的小幅回落也受到关注。对此,盛来运表示,4月份工业增加值比3月份回落了0.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是比较小的,17.8%的增速仍然是比较快的。所以,国家统计局对4月份工业的总体判断是延续了一季度回升向好态势,总体运行还是平稳的。

  对于4月份工业增加值出现的小幅回落的原因,盛来运认为,从结构来看主要是前期一些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如交通设备制造业等在4月份高位回落,给工业增速带来了一定的波动。

  小幅回落可防止过热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较上月有所下降,这种减速并非基数提高所致,表明4月工业增加值是真实的减速。不过如果观察工业增加值的季节变化情况,可以发现这种减速很可能是季节性规律,暂时还不需要过分担忧。但如果工业增加值在下月未能实现加速,就应关注经济放缓的可能性。

  “小幅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滑向"过热",无需过分担忧,如果是显著减速,就应引起警惕。”鲁政委表示。

  关注通胀

  价格上涨水平较温和

  盛来运认为,当前价格上涨的水平还是比较温和的,“说到温和,一方面是相对经济恢复的速度来讲,总需求的回升还是比较快的;另一方面是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其他国家相比,美国3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3%,印度为14.9%,4月份巴西CPI同比涨幅达到5.2%,墨西哥达到5%。”

  盛来运强调,从全年来看,把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仍然是可能的,“各地高度重视物价问题,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措施;随着翘尾因素影响的不断消失,今年的价格走势很有可能是前高后低。”盛来运表示,近期来讲,价格上涨仍有很大压力,主要来自于:流动性还比较充足;进口大宗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大;生产资料和燃料动力价格涨幅有所扩大;目前翘尾因素的影响还在扩大。

  通胀压力正逐步显现

  鲁政委认为,4月份CPI涨幅为2.8%,超过兴业银行预测的2.6%和市场普遍预测的2.7%,“无论是CPI的总体环比水平,还是分项的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水平,4月份都超过历史正常水平,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一次。由此,我们认为通胀压力已开始逐步显性化。”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研究组表示,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产量、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等因素在客观上也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

  东海证券宏观经济小组认为,受翘尾因素影响,现在的通胀预期仍比较强烈。此外,4月PPI涨幅较大,且未来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压力,PPI上涨会对大部分制造业产生挤压,亦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通胀预期。   激辩加息

  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加息

  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熊鹏认为,提高利率是抑制通胀的有效政策工具,虽然年内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但考虑到资本流动因素,短期内看加息时机并非十分成熟,加息窗口可能在二季度末开启。

  渤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雷则表示,4月CPI增幅略高于预期主要缘于水、电、食品等价格上涨以及输入性通胀,“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的通胀水平属于温和通胀,全年出现失控的可能较小,预计三季度CPI增幅或现全年高点。预计货币调控政策将保持渐进有序的原则,在CPI大幅超预期且连续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或有加息可能,预计三季度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