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六大城市新区蓝图浮出
“复合型城市”怎么建
“房前屋后的地都占住了,村里的房子要等安置小区建好了才拆。”4月20日,家住河南省中牟县刘集的老郭说,安置小区就在这几天动工。
55岁的老郭心情有些矛盾。
老郭生活大半辈子的村子,早在两年前,就听说按规划将拆了,村里的乡亲将被安置在“像城市一样的小区”。“地都占了,不用种地,跟市民一样,不过,还是舍不得这地。”老郭一脸的表情复杂。
改变“老郭”们生活的背后是河南各地正在掀起的城市新区建设热潮的涌动。
中原城市群构建再进一步
不久前,焦作新区、新乡平原新区、许昌新区同时获得“通行证”,加上去年获批的郑州新区、开封新区、洛阳新区,河南六大城市新区规划蓝图一一呈现。
“我们市里已经成立了综合协调、规划设计、资本运作等6个办公室,确保工作时间、工程进度,分头推进新区建设工作。”河南省新乡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了解,新批的三个新区的总体性规划正在紧张进行中,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规划也在“快马加鞭”的进行,相关的机构也将逐步成立。
“这是河南推进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框架的重要一步。”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2009年初,河南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培育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提出依托“郑汴一体化”,规划建设“郑汴新区”,并列为“一号工程”。2009年1月,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的框架。
其中,“一极”是被寄予全省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厚望的“郑汴新区”。而“两圈”则是以城际快速交通和高铁为纽带,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和“一小时”交通圈。“三层”即包括“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层”,包括洛阳、平顶山等7个省辖市的“紧密层”以及包括南阳、商丘等9个省辖市的“辐射层”。
“事实上,河南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就是围绕这个架构,通过城市群之间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链接、优势互补和差异化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一体化格局,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合力效应。”谷建全说。
而纵观这三大新区的规划蓝图,不难看出,各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定位各有侧重。新乡平原新区提出要建成郑州、新乡的新型卫星城区,许昌新区要着力推进中原电气谷建设,而焦作新区侧重的是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复合型城市”化解大城市病?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占多数,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2008年,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5.7%,而河南仅为36.0%,居中部六省末位。这意味着未来河南城镇化水平尚待提速,加速城镇化需要城市作为载体,城市新区建设对城镇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几大新区的建设规划中均提出了“复合型城市”的建设理念。
事实上,郑州早在新区建设之初,就率先提出“复合城区”理念,即通过功能、产业、生态、空间以及体制的复合,囊括三大产业,形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通过打造‘复合城区’,依托产业优势,对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依托产业的聚集效应,可以加快中小城镇的发展。”谷建全如是分析。
目前,新乡平原新区已开工建设“河南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一期、“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13个项目。许昌新区总投资36亿元,以电力一次设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为主体的“温州产业园”项目建设亦如火如荼……
“复合型城市在扩张时克服了以往建设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功能相对单一的弊病,通过保留一部分基本农田、划区域分散建设等城市规划理念,摆脱‘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城市病’。”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坦陈。
事实上,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国内不少地方“新城区”建设热已经勃兴,河南各地新区建设亦不甘落后。《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该省南阳、安阳、信阳、商丘等城市新区方案亦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
“新区建设更容易给地方政府提供‘大手笔’运作的空间,容易出政绩,也容易拉动GDP的增长。新区规划通过之后,土地审批也会相对容易一些。这也是相对于旧城改造的困难,不少地方政府热衷于开发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某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说。
约6.98万亿巨额投资怎么来?
不过,新区建设亦非坦途。
“一些并不具备需求和经济支撑的中小城市现在也在盲目跟风,举全市之力,建大马路、大立交及大广场。”谷建全毫不讳言,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资金结构比较单一,城市新区建设将面临更大的资金难题。
张保盈指出,上述六大新区规划面积共约3105平方公里,依据河南新城区均平方建设成本2000元左右计算,每平方公里的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总额大概在22亿元左右,约需6.98万亿元的投资总量。尽管此为预估数字,六大新区若在20年内完成实际投资1万亿的规模还属“理性”,但即使如此,投资总量也十分惊人。
而目前我国城市新区建设的资金来源,以投资源头划分无非有三:一是道路投资、绿化以及安置费、补偿费、公共土地等政府投资资金,二是土地出让金、建设成本、厂房设备等企业投资资金,三是包括房屋购置及相关税费在内的个人投资资金。
“国内新区建设的前期投资通常是5%的投资拉动比,也就是说政府在新区每投资1亿元,可以拉动20亿元的投资额。按照以上新区拟建设规模估算,郑州新区前期投资需要200亿元、洛阳新区需要100亿元,其他四个城市需要50亿元。”张保盈分析。
上述六市公布的2009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数据表明,郑州是301.9亿元,洛阳是120.3亿元,开封是29.5亿元,焦作是54.4亿元,新乡是55.9亿元,许昌是47.1亿元。“从综合财力来看,除了郑州和洛阳,其他四个城市的财政基本上入不敷出。也就是说除了郑州以外,其它五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很难支撑新区建设。”张保盈直言不讳地说。
不过,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横渡资金冰河。
据开封市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该市成立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并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愈百亿元的投融资协议,目前已完成融资23.78亿元。郑州则成立了郑州新区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并取得了市政府土地储备职能授权,以保项目及时落地。此外,该市还通过与中银国际证券合作,启动了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前不久,中国银行还授信816亿元用于该市新区开发建设……
张保盈直言,“政府通过各种融资手段融入的资金,大部分都是财政担保的。如果不能及时还款,财政还款压力过大,可能就会引发新的债务危机。”
对于梦想“三年成规模,五年树形象”的新区建设者而言,这会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