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预期对运输业影响不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人民币升值预期对运输业影响不一
2010年04月16日 09: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券商分析认为,当前人民币升值概率加大。人民币升值有望为交通业带来投资机会。同时,世博会将召开,区域规划将陆续出台,也都利好交通类股票。

  根据最新的人民币远期N D F数据,人民币一年期对美元汇率在6 .6附近波动,即相对于当前的汇率水平,约有3%的升值空间;人民币两年期对美元汇率在6.4附近波动,相对于当前的汇率水平约有7%的升值空间。根据东兴证券宏观策略研究所的预计,年内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将介于3-5%。

  关注汇率弹性大的航空公司

  东兴证券认为,人民币短期升值预期强化,应该关注航空股投资机会。

  报告称,历史数据显示,航空公司因飞机采购、航材采购主要在国外进行且主要以美元结算,巨额的外汇负债(截至2009年中三大航空公司外币负债折合人民计价达1229亿元)一直是其行业特色。因此,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航空业也是最为受益的行业之一———巨额汇兑收益成为航空公司的重要利润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保持盈利的关键因素。

  上市公司披露数据显示,在2005年7月人民币进入升值周期以来,航空公司汇兑净收益合计达205亿元,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较为明显的2005年至2008年体现得尤为突出,虽然人民币升值形成的汇兑损益不能等同于航空公司主业利润贡献,但由于国内航空公司大多数收入和经营现金流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升值形成的航空公司未来用于支付外币债务所需人民币减少,实质将显著提升航空公司内在价值,也有利于航空公司降低当前普遍高企的资产负债率水平。

  基于上述认识,东兴证券建议,人民币升值角度下,可首先关注汇率弹性最大的南方航空。

  报告称,截至2009年中期,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新东方航空外币负债折算的人民币负债分别为403亿元、469亿元、357亿元,若人民币2010年升值3%,则将分别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新东航带来0.08元、0.12元、0.08元的每股收益贡献(其中南方航空已考虑其非公开增发20.8亿股对业绩的摊薄影响,若不考虑增发人民币升值3%将提升南航E PS达0.15元),比较而言,南方航空业绩对汇率的弹性最大。

  升值施压集运利货运油运

  湘财证券则重点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航运业可能产生的利弊。结论是:施压集运,有利货运和油运。

  该券商报告表示,人民币在未来某一个时点存在再次升值的较大可能性,对我国的航运业格局产生不同影响。

  人民币未来的升值对进出口形势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出口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而对进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具体海运上,则是施压集运,有利货运和油运。

  集运的增长已经早在2006年就增速放缓,虽然近几个月反弹,但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不具竞争力、利润较薄的出口部门来讲将表现为进口资源品价格的下降动力和原材料上涨一起形成巨大压力,从而不利于集运形势的长期发展。

  而原油、铁矿石和煤炭则因价格的相对下降导致进口的增加,从而提升海运量的需求。

  湘财证券认为,无论人民币是否升值,我国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增长时期已过,而如煤炭进口和原油进口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把握交通主题投资机会

  除了人民币升值这一重要变动,世博会将召开,区域规划将陆续出台等也将成为交通业的主体投资机会。民族证券发布的报告就提出,要关注区域发展,把握主题投资。

  该报告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恢复,交通运输行业的货运量显著回升,预计2010年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将保持稳定的增长状态。其中,与国内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的子行业将获得更好增长,例如航空、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而与国际经济环境关系比较密切的远洋航运仍然处于逐步恢复的态势。

  整体来看,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活跃度将继续提高。对于交通运输行业,2季度有如下几个主题投资热点:

  世博会将召开。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世博中概念,包括机场、航空、城市交通、长三角区域交通等都将受益于世博会;

  区域规划龙头。2010年仍将陆续推出区域规划,各区域的发展仍将有望得到市场的关注,而港口则有望成为区域规划的龙头;

  人民币升值预期。航空公司具有大量的美元负债,人民币升值将会给航空公司直接带来大量汇兑收益;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大秦铁路资产注入有望在2季度启动,铁路板块有望再次活跃。

  民族证券建议2季度关注:世博板块、区域规划中的龙头、成长性良好、受益于人民币升值、资产注入的板块和个股。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