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数据今出炉 是否带来退出政策存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一季度经济数据今出炉 是否带来退出政策存疑
2010年04月15日 0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5日电(财经频道 秦欣)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今日(15日)上午将公布一季度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数据指标并回答记者提问,居民物价指数(CPI)料成各方关注的焦点。不少机构及专家学者预测指出,一旦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出现过热迹象,央行则有可能重启加息。

  CPI走势或成影响加息重要因素

  对于各方关注的一季度GDP增速,不少专家与业内人士都认为将超过11%,这引发了市场关于经济过热的忧虑。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指出,预计一季度GDP增速11.6%,他表示一季度GDP增速应该是年内最高,之后三个季度增速会回落。海通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也表示,预计一季度GDP将处于11.5%至11.8%之间。香港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师邓世安预期,由于借贷增速仍然较快,加上经济环境改善,内地首季经济增长或加速至12%。

  而经济学家方面预计,201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达到2008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在出口与消费保持强劲的支撑下,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维持在19.5%的高位,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5%,显示经济强劲复苏。他认为,2010年投资可能超预期增长,并带动全年GDP增长超过10%。

  著名经济学家、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大中华主席胡祖六则表示,“中国何时加息,主要取决于国内物价水平和经济走势。”他分析指出,目前国际上澳大利亚和印度都加息了,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加息,主要是国内的通货膨胀率较高决定的。对中国来说,也是同样道理。他说,CPI走势是影响加息的重要因素。

  货币信贷回落显现调控政策显现

  央行4月12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3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5107亿元,同比少增1.38万亿元。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2.80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 .60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92亿美元。但是,考虑票据融资减少2690亿元,剔除票据融资后,3月份的实质性新增贷款达7797亿元。

  对于3月份的货币信贷形势,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信贷增长如期回落,主要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以及银行主动调整投放节奏,未来信贷均衡投放的格局已经初步确立。

  虽然一季度信贷回落趋势明显,但也有经济学家表示,3月份实质新增贷款其实不低。紧缩预期仍难放松,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还有可能。单从信贷数据而言加息可能在降低,但需关注今日公布的实体经济数据。

  加息时间众说纷纭 二季度将成关键点

  上周,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由于利率较高,引发市场即将加息的猜想。在加息疑云的笼罩下,上周A股呈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尽管对于加息的具体时间点众说纷纭,但目前市场较为统一的说法是,“二季度是个重要的时间段”。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指出,目前存在加息预期,但4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他分析指出,即便央行在第二季度加息,也应该是在后两个月,而且“即使有加息预期,也不新鲜,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情况,澳大利亚从2009年10月份就已经加息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李义平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过高的GDP增速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不协调的。“如果GDP增长12%的话,那么加息就不远了,”对于何时是可能的时间,李义平表示,可能会出现在二季度。

  此外,包括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师龚方雄在内的多位国内外投行专家都预计,中国央行在二季度有可能开始加息。龚方雄认为,全年升息次数在2到3次之间,每次幅度在27个基准点左右,一年期利率今年有可能上升到3%以上。然而,在谈到加息对市场的冲击时,龚方雄认为,“由于市场对此已有充分准备,如果加息,对股市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海通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从央行货币供应速度看,央行流动性的收缩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短期内,加息预期也不那么强烈,但长期看,如果物价再继续上涨的话,央行就还有加息可能。他预计的加息时间在“年内”,即二季度和三季度都有可能,但加息幅度应该不大。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