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汇丰(HSBC)公布的中国3月份制造业PMI,均显示我国3月份制造业运行情况相比2月份有较大反弹。
昨日(4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保持在50%以上。汇丰公布的中国3月份制造业PMI为57.0%,为自2004年4月以来的调查历史第三高位。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师屈宏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3月的PMI数据显示 “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明显。”他认为,政策层应该高度关注经济过热迹象愈加明显可能带来的风险。
CFLP则在分析中明确指出,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从低位反弹,重新进入上行通道,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呈上升趋势。
反弹幅度略低于同期工业转强可能性仍大
在官方PMI的11个分项指数中,所有指数均比上月上升,且多数指数升幅较大。但这一反弹幅度与往年同期相比,并不算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说,官方PMI虽大幅上行,但难言超强。从历史数据看,历年3月制造业PMI均会较2月强劲反弹。“反弹幅度多数稳定在3.0~3.4个百分点之间,今年反弹3.1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并不算太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份官方PMI曾较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创12个月以来新低,同时也处历史同期较低水平;与其他年份3月PMI比较,今年PMI仅高于危机时期的2009年3月,但低于其他年份的同月水平。
另一方面,官方PMI的生产指数显示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但扩展并不快。3月份生产指数为58.4%,比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鲁政委指出,从生产指数历年3月的上行幅度来看,今年3月上行幅度为历年同期最低,说明目前制造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不快。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工业生产转弱,未来几个月内工业生产转强的可能性较大。”鲁政委指出,采购量指数、从业人员数反弹幅度高于历史同期,进口指数及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位于高点,说明企业对未来预期依然乐观,说明生产具有可持续性。
数据显示,今年3月采购量指数反弹6.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反弹3.0个百分点,均高于往年同期均值;同时,进口指数创2008年5月以来新高。另外,积压订单指数本月强劲上升4.9个百分点至52.0,重回50上方,反弹幅度也高于历年同期均值。
购进价格持续上涨原料涨价还有空间
3月份最值得关注的指数仍然是购进价格指数。
官方PMI中以购进价格指数为最高,达到65.1%。汇丰PMI中的投入价格也已连续九个月上涨,且涨幅略大于上月,显示制造业的投入成本整体呈上升态势,且升幅显著。受访厂商普遍表示,原料涨价,尤其是钢铁和石油相关产品,是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CFLP表示,20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购进价格指数高于60%,其中4个行业达到70%以上。CFLP副会长蔡进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4个行业中,钢铁行业尤其是黑色金属居首,购进价格指数达79%。这与汇丰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其次为纺织业,达到74.5%;第三是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受开学等季节性因素影响;第四为金属制品制造业,属于小行业,对居民生活和经济运行影响较小。
蔡进分析说,钢铁行业主要由于国外进口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纺织行业也有国外原材料涨价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出口增加导致的原料价格上涨。
CFLP在分析物价走势时指出,原材料、能源类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国际原油、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从低位反弹,重回上行通道,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呈上升趋势。同时,西南五省区旱情继续蔓延,目前上海、重庆等已出现局部的粮价上涨现象。如果粮价不稳,会带来新的物价上涨压力。
“3月购进价格指数上行4.0个百分点,预示3月PPI环比仍将显著高于2月的0.4%,可能升至0.8%。”鲁政委分析认为,PPI同比涨幅可能接近6.4%左右。
蔡进预计,原材料价格还有上涨空间,目前价格仍不及危机前的水平。如纺织业,在低水平上的购进价格上涨较大尚属正常;且危机过后出现价格回升往往是基本规律,有合理的一面。
“值得担忧的是,虽然原料价格可以适度回升,但不能短时间内持续涨幅过快,否则对市场影响很大,并加大通胀压力。”蔡进认为,一定要关注石油、煤炭、铁矿石等我国依赖程度较大的初级能源产品的价格上涨过快,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管理好国外输入型通胀。
另外,CFLP还提醒应注意国际“热钱”流入,以及由汇率变化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
进出口指数双上行出口波动性需警惕
3月份制造业进出口指数双双上升。本月进口指数为53.7%,比上月上升4.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4.5%,比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
尽管进出口指数表现尚好,但CFLP认为出口指数的走势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CFLP指出,3月份的上升可能是即期偶发因素影响,并不一定具有趋势性。另外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尤其是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扩大。
CFLP担忧有关国家将会加大力度,对继续保持贸易顺差的我国进行打压,使贸易摩擦常态化。“目前有关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其频率、强度、手段和内容都不断升级,对此要引起足够警惕。”(朱小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