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分地区现“结构性用工难”是局部现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工信部:部分地区现“结构性用工难”是局部现象
2010年03月18日 17: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8日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今日表示,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用工难特别是结构性的用工难的问题,但这只是一个局部的现象。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发布会今日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辛国斌、工经所所长金碚联合发布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并回答记者提问。

  朱宏任称,从总体看,工业回升向好的势头正在逐步巩固,但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形势依然极为复杂。具体来讲需要注意六方面问题。

  首先,经济运行虽然步入了一个快速回升的通道,但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从宏观层面看,当前经济回升还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和政策支撑,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地方筹措资金困难,城乡居民收入短期内难以大幅度提高,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政策效果可能减弱,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

  第二是工业规模虽然不断壮大,但部分行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问题严重,到2009年底,我国一些重要的工业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一些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达到30%-50%的水平。部分产品滞销、价格下行、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在一些方面有所体现,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仍然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在这些方面,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国务院38号文对于制止部分行业的产能盲目扩张、抑制产能过剩的快速增长的势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要进一步贯彻落实。

  第三是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淘汰落后产能压力较大。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首先从沿海地区、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地区开始,对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些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有序地向中西部转移,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另外,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协调难度大,目前也有待于进一步积极地往前推动。

  第四是新兴产业虽然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产业基础和支撑的条件仍然薄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技术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第五是世界经济虽然出现一定的复苏势头,但复苏过程将是曲折漫长的,实际上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样一些特点,虽然前一段时期,从数字上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触底回升的迹象和情况,但是大量的工人下岗、失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欧洲,经济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制约着经济进一步回升。

  第六是企业经营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制约因素,而且也要注意到企业内部也有尽快转型升级的需要。与此同时,在经济运行中,也还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除了上面遇到的六个方面的困难以外,还有一些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剧,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用工难特别是结构性的用工难的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局部的现象。”朱宏任说。

  报告发布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全文

  工信部:中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

  2009年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3.6%

  工信部:工业生产止跌企稳 回升向好态势逐步巩固

  工信部:中国石化行业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工信部:预计今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500万辆

  工信部:东部轻工业产值占全国70% 发展难度加大

  工信部:粗钢产能超千万吨大型钢铁企业达11家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面临两大问题 产能过剩严重

  工信部:部分地区现“结构性用工难”是局部现象

  答问内容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分标准重新修订6月底前说明

  社科院工经所所长: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相对宽松

  社科院工经所所长:国企不仅善其身而且要善天下

  工信部谈铁矿石谈判:过多考虑短利 结果或双输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