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把“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作为一号文件下发。
最近,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规划和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根本出发点,而不是一味地、无差别地模仿城市,把农房建成钢筋水泥的森林,把农村路面全部硬化为清一色的水泥路,把内涵丰富的“城乡一体化”片面理解成视觉效果上的“城乡一样化”。
城乡一体化不等于农村规划盲目跟风模仿城市
长期在农村调研的夏涛发现,一些地方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形似神非、功能不健全、内外不兼修等问题。他告诉半月谈记者,有些地方主要是集中人财物搞一个示范点,每次不管是中央的还是地方上的领导来视察,都把领导带到示范点。
在这些示范点,大多是修条路,集中建几排楼房,虽然好看,但没有考虑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特征,农民距离田地远了,下趟地要个把小时,很不方便。而且,在这些示范点,由于医疗、教育、购物休闲等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农民不愿意入住这样的“花瓶”。由于和农业生产存在断裂,这些示范点在未来现代农业的产业布局中,很有可能被边缘化,成为城乡一体化的负担和包袱。
这样的示范点建设,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来说,不具有推广性和普适性,不仅无助于减少当前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的差距,就连农民自己都不欢迎。与其把大量财力浪费在这样的示范点上,不如把钱花在更需要财政投入的其他方面,比如农村教育、饮用水工程、垃圾处理等等。
夏涛主张,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要让农民在经济上得到实惠,而且要让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逐步缩小与市民的差距。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切不可急功近利,只把主要精力财力放在修几条马路、建几个“样板”居民点上。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把农村道路、房屋打造得很像城市,而让农民与市民的各种待遇差距依然很大。城乡一体化,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帮农村“造血”而非从农村“抽血”
夏涛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要发挥以城促乡、以城带乡的功能,让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农村,发挥“造血”功能。但也要警惕,这些要素进入农村地区不仅不“造血”,反而可能“抽血”。
当前表现最为典型的,是来自城市的资金要素对农村土地要素的掠夺式使用。一些地方大兴工业园、开发区建设,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超低地价甚至零地价把土地拿给企业使用,引来社会资金进入当地。在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的关系中,企业可以直接从生产经营中盈利,政府可以从可预期的税收中增加财政收入,而农民在失去他们手中的生产资料——土地后,除了少得可怜的补偿金,几乎失去了经济收入的来源,无法从政府、企业、农民这个三角关系中获得得利预期。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但企业和政府大多只关注自己的利益,缺乏改变现状的动力,而农民自身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又缺少话语权。
夏涛认为,目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政策还不完善、不配套,特别是在农村产权改革、土地资源市场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衔接不到位。以户籍改革为例,将农民转化为市民,不仅涉及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及从二元户籍衍生的各项福利问题,还涉及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以及农村宅基地的置换等问题。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很多地方户籍改革等进展不快。夏涛建议在省一级设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切实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协调。
城乡一体化要以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根本出发点
夏涛提出,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除了政策上需要完善配套、实施上不可急功近利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认识上不能有误区。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总体来看,城乡一体化就是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法和措施,使农村最终具有城市的特质和关键要素,即农村在空间形态、生产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主要方面与城市水平相当。我们不能把内涵如此丰富的 “城乡一体化”片面理解成视觉效果上的“城乡一样化”,把着力点仅放在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上,而忽视农村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
二是规划上不能有偏差。如果在规划时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只顾硬件忽视软件,只顾局部忽视全局,将会使后续工作变得十分被动,甚至出现反复,造成浪费,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初衷相悖。规划应该是由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的全方位规划。但有些地方的规划仅仅是由规划部门编制,主要侧重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没有把教育、医疗、文体、就业、商业等功能纳入规划通盘考虑,这就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一方面要做到城乡规划满覆盖,城市与农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专项规划要对接,另一方面要尊重民意,充分听取农民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投入上要多渠道。推进城乡一体化,政府要加大投入,但完全依赖财政是不现实的,也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并有效整合交通、城建、农林、文教卫体等各类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另一方面,各地要摒弃“等靠要”思想,根据本地资源和市场潜力,建立多元化市场投融资机制,盘活土地、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有效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带动社会投资,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筹措更多资金。
另外,在投资上还要注重实际效果。以农民工培训为例,一些地方开展培训的部门很多,都有专项资金,但多是为完成任务而培训,为应付检查而培训,培训与就业脱节,存在重复培训、虚假培训等问题。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要对政府投入进行分项梳理,整合资金,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投资效果。(记者 程士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