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共和国经济改革历经风云的传奇人物,他身上存放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基因。他被称为“吴市场”,他几乎参与了1978年之后所有重要的经济改革论战。
近日,由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而作的《吴敬琏传》出版。吴敬琏的80年激荡人生,吴晓波的深情描绘,一个红色经济学家的良心跃然纸上。新书上架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吴敬琏和吴晓波,与读者一起追溯影响共和国经济史的重大经济争论,梳理共和国走过的风雨改革历程。
本专题采写:记者 吴波
为“商品经济”翻案
吴敬琏从国外留学归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交给吴敬琏一叠文稿,题为《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再思考》。这其实涉及改革史上一个十分敏感而重大的“名词解释”之争:到底该如何定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总的来说,主要是两个名词的选择:A. 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是A还是B,看上去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但是,由于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实际的情况却远远要复杂得多。日后我们知道,从A到B,我们整整走了15年。在这期间,发生了多次激烈的争辩和反复,还出现了多个阶段性、交叉性的“中间态名词”。从中可以读出中国改革之艰难和曲折。
马洪和吴敬琏从沈阳写到长春,再从长春写到大连,一路数日就把文稿基本改定了。
一回到北京,吴敬琏就急忙去马洪家里探听情况。马洪告诉他,文章已分送给几位老同志,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最让马洪高兴的是,王震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们不能只说老祖宗说过的话,应该有创造性。
“吴市场”的由来
198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一种市场经济》为题,发表了吴敬琏和胡季的那篇报告,这也是中央党报上第一次正式出现“市场经济”这个名词。
对于那种认为腐败等现象都是由市场取向改革造成的看法,吴敬琏表示不能同意。他说,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商品是天生的平等主义者。因此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平竞争立法上就规定不能像在价格双轨制下那样,有批文的和没批文的、有权的和没权的价格不一样,那不是市场经济原则。
1990年年底的一天,吴敬琏的老朋友乌家培给他打来电话。在寒暄数语后,乌小心翼翼地询问说,“你知道最近外面给你起了一个什么绰号吗?”吴敬琏茫然地说,“不知道。”乌说,“计委那边有人说,目前北京经济学界有三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有计划’(指有林),一个是‘吴市场’,还有一个是‘杨承包’(指杨培新)。”也就是从这时起,“吴市场”这个绰号不胫而走。日后吴敬琏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谈及,“‘吴市场’对我完全不是美称,当时是很厉害的贬义:‘和中央不保持一致’”。
“一言毁市”与“间谍门”
2001年的1月,也许是吴敬琏一生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个月份:1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200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吴敬琏在200多万张选票中稳居第一,他第一个出场,并得到了最热烈的掌声。
1月11日,吴敬琏赴上海开会,在下榻旅馆,吴敬琏就庄家操纵股价的问题接受采访。就在这次访谈中,他直接将股市比喻成了“没有规矩的赌场”。1月13日晚间,中央台《对话》节目重播了温情脉脉的《感受吴敬琏》。1月14日晚,中央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了吴敬琏《评说“庄家”》专题节目。这一节目为后来“吴敬琏一言毁市”的话柄提供了“依据”。在整个1月下旬,“五大经济学家群战吴敬琏”的新闻频繁出现在全国所有的报纸、网站上。就在此时,中国的股市跌宕起伏。在2001年1月急跌之后再现涨势,几个月后,股市大盘再现高位,由于市场担心证券供应量急剧增加,再加上股价操纵行为泛滥,内幕交易层出不穷,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股价一路走低,到2005年6月,上证指数跌至998点,大熊市历时整整48个月。
2008年,吴敬琏又莫名卷入了“间谍门”风波,吴敬琏刚参加了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办公会议,从外地回到北京,一条短信已经在国内各家媒体主编的手机上快速地流传:“吴敬琏涉嫌出卖国家情报,已经被有关部门以间谍罪带离调查。”
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还有人将“间谍门”与另一起财经事件联系在一起。8月19日,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忽然对外透露,中央政府正在研究“出资2000亿~4000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这一消息导致第二天的上证股指大涨将近180点。传言说,摩根大通在其间获利甚巨,而龚的消息就是吴敬琏泄露给他的。
8月29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官方网站的首页刊出声明,称:“吴敬琏教授目前工作及生活一切正常,并将于2008年8月30日如期出席相关学术会议。”
第二天,吴敬琏出现在北京郊区顺义的一个会场上。至此,平地生起的“间谍门”事件才得以平息。
不要把“反腐”“反富”混为一谈
对话吴敬琏:
不要把“反腐”“反富”混为一谈
广州日报:在您80大寿之际,您的传记出版,能说说出版这本传记的缘由吗?
吴敬琏:大家都知道,吴晓波是一个优秀的财经作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江浙一带的企业家有一些接触,而吴晓波也与这些企业家有紧密的联系,我是这样与他认识的。好几年前,吴晓波就希望能够为我写一本传记,但当时时间比较少,就一直未能完成。
去年,我去给MBA上课,课余刚好有了一些时间,于是便答应了吴晓波的采访要求。
广州日报:您怎么看《吴敬琏传》?
吴敬琏:在这之前,也有人给我写过传记,但时间比较久远了。这本传记,是我最近的一些思想的整理,这也是我想要做的。吴晓波为这本书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资料,从他设计的提问来看,吴晓波是经过仔细研究的,而且提的问题是相当有水平的。
广州日报:您被称为“吴市场”,可现在大家看到市场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认为只有政府才能去维持公平;如果政府退出资源配置,会导致社会的更不公平。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吴敬琏:收入不平等有两个可能的来源,一是机会的不平等,一是结果的不平等,目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主要来自机会的不平等。例如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通过权力寻租、盗窃公共财产、买官卖官,很容易就成了千万、亿万富翁。
混同两种不平等,把矛头主要指向结果不平等的最大问题,是把“反腐”和“反富”混为一谈。矛头不是指向贪官和“红顶商人”,而是指向中等收入阶层的上层分子,如医生、教授、国企高管、中小企业主等等,这是错误的。
广州日报:经济学家究竟该为谁代言?这个问题一直在质疑您这样资深的经济学专家,比如:您曾提出春运票价应该上涨,立即遭到炮轰,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
吴敬琏:我还是要坚持这样的观点,这是从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的,是根据市场规律来说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后,就应该根据市场规律来办事。很明显,需求火车票的民工要多于火车票的票数。批评我的声音铺天盖地,我知道,但这过于简单化,而且片面理解我的意思。
铁道部表示,因为不涨价,民工享受到了20多个亿的实惠,那么民工有享受到吗?我的意思是,涨价后,将这20多个亿发给民工,不管是回家还是不回家。而春运不涨价,我们的民工是否有享受到实惠?因为这样,催生了一大批黄牛党,民工到手的车票价格远远要高得多。
广州日报:最近您在忙什么?
吴敬琏:我已经80岁了,本已该退休,可我还有博士生要带,还有相当大部分的MBA的教学工作。同时,我参加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些经济工作,这里边有一个研究产业发展小组,主要是振兴新兴产业的课题,比如我们国家比较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比如通讯技术等。我还兼任着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副主任,当然,我们老了,还希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出一点力。
一本吴敬琏的精神传记
这本传记不仅梳理吴敬琏的生平历程,更意在描绘出其精神特质。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转型的脉络中,娓娓道出吴敬琏在改革不同阶段充当的角色——“吴市场”、“吴法治”、“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吴晓波以“建设型人格,批判性精神”来对吴敬琏式的公共知识分子作描述,并称“这是一个让人惊奇的东方式人生”。
据称,为创作此书,吴晓波与吴敬琏6次深谈,每次均在3个小时以上,并用摄像机全程拍摄记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