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是普快不是高铁 通胀“恐高症”舒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1月CPI是普快不是高铁 通胀“恐高症”舒缓
2010年02月12日 09: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受食品价格平稳及基数较高的影响,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5%,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温和增长,继续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预计全年的CPI同比数据将表现比较平稳,CPI同比超过3%的概率不大;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连续第二个月上涨。

  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回落,通胀压力暂舒缓,市场预测,因此央行的进一步紧缩措施可能延迟出台。

  1月CPI增幅低于预期暂缓通胀压力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2010年1月份物价指数: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

  “价格上涨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全年变动将平稳(图3)。”上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月晓认为,我国的一般消费品价格水平波动具有的季节性因素。经验地看,即使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影响,消费品价格也体现了较高的季节性。她认为消费品价格指数波动不太可能突破季节性波动趋势,未来C PI值将保持平稳。2010年经济复苏虽然将延续,但受制于经济体系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影响,经济运行将表现平稳,对一般消费价格水平产生作用的周期性力量会明显弱于季节性力量。因此,她预计全年的CPI同比数据将表现比较平稳,CPI同比超过3%的概率不大。

  受到趋势性影响和翘尾因素影响的结果,胡月晓认为未来PPI同比数据仍将继续提高,特别是在2010年的一季度:由于2009年一季度我国经济正处在严厉的去库存化过程中,工业品价格下降较快,故今年的PPI将呈现出较高数据。2009年二季度PPI环比升幅也比较缓慢,故今年二季度PPI同比数据仍有可能继续上升,但升速会下降,只有在进入下半年后,PPI同比才可能企稳。

  从表现上看,PPI的上升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即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结果。但受中国人民银行将上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除期糖外,重要大宗商品在1月中旬前后突然转向,自此之后,商品价格就一直疲弱不振。胡月晓表示,前期商品价格的暴涨一方面是流动性推动,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等新兴亚洲国家经济复苏前景的良好预期。

  出口增速将决定政策走向

  中国海关总署2月10日公布1月份的贸易数字显示,1月份中国贸易顺差为141.6亿美元,同比下降近64%,略低于2009年12月184.4亿的贸易顺差(图1)。

  与去年12月份相比,今年1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均继续大幅上行。数字显示,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4.4%。其中,出口同比上升21%;进口同比上升85.5%。

  “进出口同比涨幅继续显著上行,全部由基数较低所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说。

  1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长85.5%,较去年同期翻了将近一倍,其中实际进口量和价格双双上涨。对于这个数据的变化,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由于去年同期进口大幅下跌,跌幅达43%,1月份进口的强劲反弹完全在意料之中。然而,86%的增幅仍然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出口增速将决定政策走向。”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冯玉明认为,出口增速的高低,可能决定了未来通胀的严重程度。从宏观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与投资往往构成“跷跷板”的关系(图4),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内外需经济结构上———内需主要依靠投资,外需则完全依赖出口,如果出口形势较好,为了维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政府往往会对投资调控,否则在投资、出口两大因素双双走好的推动下,经济肯定会走向过热。

  从2010年形势看,尽管外围经济的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但出口这一关键性因素仍值得重点关注,一旦出现出口远高出预期或低于预期的特殊情况,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国内经济的走势、宏观政策的走向、流动性的多寡都将受到连带影响。

  加息时点或推迟

  事实上,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总是如影随形。中国经济去年下半年以来经历了强劲反弹并仍处于上升周期,流动性比较充裕等宏观环境加大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

  央行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从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货币信贷存量较高、国内需求继续回升和资源性基础产品价格调整等因素,将对今年最终物价水平产生上涨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昨日发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少增2243亿元。

  对此,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2月信贷极有可能会减速,因为2010年全年贷款是8万亿,不可能一直会维持一个月1.5万亿上下的信贷规模(图2)。

  周天勇还表示,央行会否加息要看2月份的PPI和C PI的涨幅,他强调,这一举措的推出还是慎重为好,因为加息极有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进而对出口造成压力,央行近期的操作可能还是以微调为主,采取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商业票据对冲这一类的办法。

  与周天勇的观点一致,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姜超同样认为 “央行很可能还需等待季节性因素在一两个月消退之后,才会采取进一步措施。我们认为,当CPI增幅超过2.25%时,央行才会进一步紧缩,而这很可能是在3月后。”

  “货币退出和经济复苏共同作用的影响如何,取决与双方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情况。”胡月晓同样认为,从当前的跌势看,显然是货币退出影响占了上风。前日公布的进出口分项数据表明,中国需求前景仍然很不确定,这更加剧市场对经济复苏力量的担忧。西方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流动性估计仍不会很快退出,但也无法再行扩大。

  事实上,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外,当前也被赋予了结构调整的重任。收缩流动性,有助于给经济体系造成自发调整的压力。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扩张对真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弱化。因此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角度,即使没有通货膨胀,货币也应该逐步退出。

  不过,汪涛却认为,政府将继续严格控制信贷扩张以避免贷款和投资增长失控,与此同时保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以支持9%以上的G D P增速。月度贷款额度将继续实施,并且她仍然预计二季度开始加息、今年内将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龙金光)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