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出口额增21% 人民币升值压力“缓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1月出口额增21% 人民币升值压力“缓冲”
2010年02月11日 13:56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10年1月份贸易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047.82亿美元,同比增长44.4%。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21%,创2008年10月份以来的16个月新高。野村证券指出,1月份出口增速从12月份的年同比17.7%加快至21.0%,其实是低于市场预期的。

  出口环比下降不能过分乐观

  尽管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当期对外贸易额大幅增加,但是依旧难改1月对外进出口环比的下挫趋势。1月出口额与上月环比下降16%,而进口环比下降15.1%,总额环比下降15.7%。

  市场人士分析,由于去年1月恰逢金融危机爆发的重灾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国家的需求都大幅度萎缩,导致其进出口基数较低。因此今年1月份贸易数据同比虽有较大增长,可环比数据的下降表明国际市场仍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外需依旧缓慢上行,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转变。此外,由于一月份临近中国农历新年,这种出口规模的变化反映出的是一种季节性的调整,但总体而言,对外贸易的形势逐渐企稳。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表示,通过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来看,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2.4%,出口增长14.4%,进口增长61.5%。进出口总值环比下降3.4%,其中出口下降5.5%,进口下降0.9%。这更能反映外贸的实际情况,出口回升比较乐观。各界预计今年出口将对中国GDP增长拉动0.6~0.9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首季度,世界经济运行仍处于库存回补阶段。大部分国家在回补库存的要求下,将进一步增加产品采购规模,全球贸易增长将有所恢复。但是单月对外贸易额的高增长趋势的持续则取决于国际市场需求,对于全年的预期,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复苏步伐将牵动2010年的中国对外贸易的神经。依当前环境而言,美国仍缺乏支撑经济进入强劲增长的动力,专家们普遍估计美国需求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因而中国的进出口发展会呈现上半年出口订单增长变快,而到下半年则并不明朗。

  贸易冲突较量形势复杂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贸易顺差141.6亿美元,同比减少63.8%。虽然低于此前的市场预计,但顺差降低实际上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市场人士分析:顺差下降减少了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的冲击,也有利于缓解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政策的非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为了推动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去年来13次进行海外采购。2009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同比下降14.5%;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下降10.6%;而在进口商品中,从西方各国进口的主要大宗商品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外界对于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相对趋缓,人民币则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未来的走向,如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所称:“如果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出现持续向好的表现,或中国经济出现双位数增长的时候,便是人民币重启每年以3%-5%幅度升值的最好时机。”

  在人民币缓解压力的同时,随着进出口数字的飙升,我国势必将在今年遇到更多的贸易摩擦。中国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日前曾表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外需在短期内迅速恢复的难度很大,中国遇到的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也将更加频繁和复杂。

  外媒近日撰文指出,根据德国在1月9日发布的12月数据显示,其全年商品出口同比下降18.4%,出口总值达到1.1213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2017万亿美元,因此,中国在去年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出口王”。

  从去年美国对中国的输油管进行反倾销双裁,到日前对于中国输美丝带的反倾销审查,此类贸易摩擦大大小小将近一百多件,而中国与欧盟在鞋类审查的问题上也是多番纠葛。此次中国的出口跃居世界首位必然将在多边贸易中遇到更多的同类事件,如何解决应对将是摆在政府部门和各家外贸企业面前的头疼问题。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就曾表示:“今年对中国来讲,经济最糟糕的时候过去了,但是在贸易冲突的较量上可能更为复杂。”(王佳薇 记者 崔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