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涨过头加息或提前 扩张性政策或加速正常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CPI涨过头加息或提前 扩张性政策或加速正常化
2010年01月22日 08:4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去年GDP增8.7%,“保八”任务超额完成,今年料继续加速上行。

  上月CPI增1.9%,处于市场预测区间上限,物价上涨压力凸显,引发紧缩担忧。

  由于市场提早消化利空,昨日A股止跌企稳。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去年四季度及12月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沿加速回升轨道运行,而与此相伴的物价上升,也使通货膨胀压力日渐明显, 经济过热担忧出现,预示危机时期的扩张政策,或将加速回归正常。

  2009年第4季度的GDP同比增长由第3季度的9.1%加速至10.7%,全年增长8.7%,2009年超额完成增长率“保八”目标。目前中国名义GDP总值为4.9万亿美元,仍然排名世界第三大。

  去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飙升1.9%(11月份这一数据为0.6%),此前市场预测值为1.4%~2%。

  穆迪经济网分析师认为,中国CPI持续向上,更重要的是因为信贷的迅速增加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出现,由此刺激了消费需求。

  更大的意外是上月PPI数据比市场预测要高出一倍。去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7%,结束一年以来的负增长,而去年11月份该数据还同比下降2.1%。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认为,最近数月,主要能源和矿业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恶劣天气一直在推高PPI。

  经济走势

  物价高峰预计在年中出现

  “去年12月经济回升继续加快,这种态势今年应该会延续,”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说,“一季度的GDP增幅有可能达到11%~12%,物价向上的态势也很明显,估计今年也低不了。”

  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称,要高度注意通胀,将密切关注CPI的走势,且应适当调控资产价格。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根据目前央行对货币信贷的调控态势,未来货币信贷失控的可能性已不大,中国经济也不会因此而在2010年出现过热,因而,虽然今年物价会继续回升,但总体CPI通胀率依然温和。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则预计,2010年的经济增长可能超过2009年,但因政府加强了对新上公共投资项目的限制,因此今年的投资增长会继续减速。由于去年的基数较低,2010年第1季度的标题GDP及出口数据应可保持强劲的水平,但在经历2009年2至10月份的通缩之后,通胀压力会变得越发明显。

  沪深股市探底回升

  据新华社电 受超预期CPI数据影响,昨日10时数据公布后,A股市场一度快速下跌,并探至3126.90点的全天低点。午后沪指振荡回升,临近收盘时开始反弹。当日沪指收报3158.86点,涨0.22%。

  2009年12月CPI数据的上行速度超出大多数机构的预期,令市场对央行可能提前加息、市场资金面进一步承压的担忧有所加剧。但由于前一交易日市场已对这一利空因素提前进行了消化,因此当日两市仍探底回升。

  政策前瞻

  一季度末前后加息概率提高

  中国经济强劲回升趋势,加上年初银行贷款猛增,料将增加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一旦CPI超过2%,实际可能会形成负利率,对利率政策造成很大压力。央行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地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措施。分析人士在数据出炉后认为,央行在今年一季度末前后加息的概率大大提高。

  GDP高增给市场压力

  美国银行及美林银行中国经济分析师陆挺分析,GDP增长高于既定目标对市场来说未必是利好,因为投资者预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更快地退出。昨天3个月期央票利率又上涨了4个基点。估计政府的政策转向马上就会正式公布。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陈兴动也认为,中国今年的经济将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已过热,特别是投资领域,中国需特别收紧投资。”

  李晶表示:“央行可能会于2010年上半年主要通过行政措施逐步收紧政策。市场对热钱流入及出口增长的忧虑将限制加息幅度,但我们预期银行新增贷款将会放缓,且央行将动用准备金要求管理货币供应量。”

  央行调控风格转变迅速

  鲁政委表示,央行有必要调整政策导向,目前维持老基调但进行完全不同的操作,尤其是“宽松”口号下的“从紧”操作,不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因此,有必要将政策基调调整得更为名副其实。

  “能否有效管理好通胀预期,关键是看今年能否将货币信贷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另外从1月18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看,央行调控风格从极度谨慎到行动迅即,提前加息是有可能的。”鲁政委说。 (陈海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