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诠释2009年经济
今天,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的数据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V型反转提供了全面解读。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35353亿元,增幅达到8.7%。投资与消费的快速增长,弥补了出口下滑的缺口,经济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趋势已经明确。同时,结构调整和通胀预期增大,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关注焦点。
V型图概括去年经济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GDP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这个由低到高的明显增长态势,说明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现场,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专门对记者们出示了一张经济增长走势图,他用这个“标准的V型图”说明中国经济2009年迅速扭转下滑局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情况。
中国粮食连续六年增产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虽然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针对人们议论的200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预测,马建堂说,不管中国经济的总量在去年处在第几位,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人均GDP仍居世界百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按照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贫困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
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年),经济平均增长9.7%。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去年四季度增长10.7%之后,马建堂认为,对于GDP的增速要“两面看”,第一,它再次证明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第二,2009年四季度的数据比较高,这与2008年四季度数据基数比较低有关系,今后还要根据环比数据来观察经济回升的变化。
消费结构亟需升级
投资、消费、进出口俗称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有评论认为,中国经济2009年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弥补了外需不足,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双核动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去年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去年的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多年来,居民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中的一块短板,消费占GDP的比重通常只有三成多,远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表示,经济结构调整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消费结构。2009年为了保增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但需要强调的是,仅仅靠这些措施,消费是不能够长久增长的。
他说:“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实现了温饱型小康,温饱型小康基本含义是吃饭不愁,吃穿用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占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那么人们现在追求的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主要反映在住、行、学,而这正是当今中国短缺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
不过,收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热情不减。据统计,到2009年底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万亿元。2007年之前该数字每年以两万亿元净增,最近两年则以每年4万亿元的速度增长。
王国刚认为,中国经济的总供给不足表现在住、行、学,包括医疗、健康等方面,2010年要实现“稳增长”,就要使中国经济结构在调整的过程中,向消费结构升级靠拢。
虽然2009年中国出口下降,但由于其他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从总量上看,中国出口总额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马建堂表示,出口规模处于世界第一,也就是一个总量,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还需要优化,中国产品出口背后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提高。
2010年通胀压力增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次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多发生在信贷规模高速扩张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
上海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周洛华认为,过度宽松的信贷给市场以错误的激励机制,并由此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下降,最终体现为物价上涨。而通常当人们发现并确认通货膨胀到来的时候,其实通货膨胀已经很难控制了。
他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在于通货膨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而矛盾之处在于,如果使用紧缩信贷,人民币升值等措施“防通涨”,也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并拖累银行资产质量,使得我们此前刺激经济的努力前功尽弃。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对于通货膨胀要“动态观察”,不能因为下雪天香菜价格上涨了,就说通货膨胀要来了。如果用消费品价格衡量通货膨胀,目前中国还不容易发生高额通货膨胀。
首先,目前所有制造业领域,包括彩电、服装、手机,都存在生产过剩。其次,过去这几年,特别是2007、2008年通货膨胀主要发生在食品、猪肉、粮食这些领域。那时候搞生物能源,全世界玉米、饲料价格暴涨,致使猪肉价格暴涨,中国的猪肉、欧洲的牛奶,奶制品、乳制品、肉类,一直到粮食全面涨了。而现在,全世界的粮价稳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中国2009年是一个正常的丰收年,因此价格应该都较正常。
就通胀预期问题,马建堂表示,去年11月、12月中国的CPI已经由负转正,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成功地避免了大家当时都非常担心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要高度注意物价的走势。“鉴于中国总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六年丰收的情况,相信我们经过努力,今年的粮价上升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马建堂表示,到2010年,世界经济总体缓慢复苏,总的环境比2009年要好,未来进出口对中国经济肯定是一个正拉动。这样,加上另外“两驾马车”,2010年经济总体上将继续保持2009年的势头。他对未来经济的“担忧”,一是物价上升;二是产能过剩和技术创新不足;三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比如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他说:“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适当的调控,要完成好这样的任务确实是一个挑战。” (记者 众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