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然气用量逼近极限 居民用气不会受影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北京天然气用量逼近极限 居民用气不会受影响
2010年01月09日 10:0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继1月3日北京全市天然气用量4751万立方米为历年同期最高后,近期又突破了日用5000万立方米的新值。距离全市城市燃气管网日供气能力达到5200万立方米的极限不远。市市政市容委表示,通过对企业限气等措施,居民用气不会受到影响。

  距极限5200万立方不远

  由于雪后气温骤降,北京天然气使用量骤增。1月3日当天北京天然气用量达到4751万立方米,同比去年增幅达31%,创11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近期突破的日用5000万立方米的新值,距离全市城市燃气管网日供气能力达到5200万立方米的极限不远。

  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母秉杰表示,如果不采取限气措施,北京天然气使用量将超出5500万立方米,不但对燃气系统构成威胁,也对市民用气保障造成威胁。

  1月7日下午,市市政市容委针对全国燃气供应形势和目前北京限气情况,召开城八区紧急会议。要求市燃气集团严格控制各电厂的用气指标不超量;另外,各区县和燃气集团自8日9时开始,设专人对限气公建燃气锅炉实行“核定气量、限量供气、每日抄表、每日报告”的制度。

  中石油致函市市政市容委

  记者昨日从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陕京管道两条管线对京供气已经达到4900万立方米每日的供气极限。

  “所谓达到极限就是上游气田再多采气也送不过来了,最多输送能力就是这么多。”中石油集团公司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为此,中石油集团旗下的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5日也正式致函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今冬中石油每日将供给北京4900万立方米天然气。“北京市去年最高日用量则为4400万立方米,4900万立方米是我们与北京市协调共同认可的,保证北京民用天然气完全没问题。”

  今年冬季用气增幅26.5%

  北京天然气用量100%来自于陕京管道,其中包括陕京一线和二线,气源地为国内最大的天气田长庆气田。除了陕京管道,周边的大港储气库群也是补给北京天然气的重要气源地。

  记者昨日在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了解到,从去年11月1日至1月7日,北京冬季用气已累计24.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5.2亿立方米,增幅达26.5%。1月5日,最高日用气量已达到5343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高929万立方米,高峰日一天多出来的用气量相当于北京去年夏天整个用气量。

  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用气不会受到影响,请居民放心。

  - 应对

  中石油全力保证居民用气

  商场企业等已被限供;华北储气库有望尽快投产。

  5日当天,北京市政府启动燃气供热应急保障预案,对大型商场、超市、公共建筑、写字楼和工业企业予以限气,保障居民生活和采暖用气。

  据介绍,以5日最高日用量5343万立方米来看,如果当天北京市不采取限制措施,最高用气量可能达到5700万立方米,这对于管道的压力非常大,非常危险,这样的非常态并不能持续很久。

  实际上,在5日发函后,北京市的用气量仍然超过了陕京管道的最大供气负荷。但6日、7日北京的用气量已逐步有所下降,但仍高于4900万立方米。“虽然仍然超出了我们的供气能力,但是中石油仍在不计经济成本保证对北京供气。中石油一方面会全力保证北京民用供气,另一方面北京市也要对用气有所调控。”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书记李伟表示。

  记者从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了解到,为了保证北京市的天然气供应,华北储气库正在加紧调试,有望尽快投入运行。

  此外中石油集团还表示,将双管齐下保证北京供气。

  一方面加大上游资源供应量,组织上游长庆气田采取临时生产措施。另一方面将继续按照日最高采气能力从地下储气库采气。

  - 释疑

  为什么气不够用?

  中石油称管道输送能力存在瓶颈

  中石油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其天然气产量达全国的80%,2008年产量达617亿立方米,且目前国内管网已经连通,为什么北京要采取紧急预案限制用气呢?

  中石油集团公司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中石油的天然气管网都已经连通,为了保证北京和全国的冬季天然气供应,中石油将加大气田的生产能力,但目前问题在于管道输送能力存在瓶颈,目前中石油已经规划建设陕京三线,届时建成后供气能力将再得到提升。

  此外,中国处于天然气利用的初级阶段,储气库的建设还不充分,目前已运行的仅为大港储气库,只要在夏季用气量少时可以向里充气,但是储气能力有限,调峰作用有限,例如北京冬季日高峰用气量是夏天的10倍,这么大的峰谷差需要有充足的储气库来进行调峰。(记者杜丁 钟晶晶)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