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又回来了吗?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证明,许多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都必然伴生一定程度的通胀。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保8已无悬念,2010年有望驶入更快的轨道。从中国的情况看,通胀预期日益强烈。如果通胀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通缩通胀“一线之间”
2009年初,经济下滑,国内物价下跌。居民消费价格(CPI)从金融危机伊始的同比增长1.5%左右,急速跌至2009年2月份的-1.6%;PPI跌至-4.5%的深度,中国笼罩在通货紧缩的阴影下。2009年上半年CPI累计同比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9%。而6月份和7月份,CPI和PPI的同比降幅都较上月扩大,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至三季度时,CPI累计同比下降1.1%,PPI累计同比下降6.5%。
不过,在中国经济开始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并初显成效后,随之而来的国内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股市、楼市资产价格的泡沫,明显助推了通货膨胀预期。自5月开始,PPI环比由负转正,CPI环比也在7月份由负转正,PPI同比增速和原材料价格同比增速同时触底回升;11月CPI同比转正,增长0.6%;PPI降幅大幅缩减3.7个百分点至2.1%。
对此,9月份的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到:“要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结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也首次提及“管理通胀预期”。同一周,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时,国家统计局也表示“高度关注通胀预期”。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通胀、促进消费等更多民生话题放在重要关注地位。最近,温家宝又表示,虽然通胀还没出现,但已经开始关注到一些通胀预期的迹象,把物价上涨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将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
适度通胀并非“恶狼”
对于通胀预期的来临,经济界专家们也纷纷发表看法。不少专家认为,在萧条期,通胀预期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扩张政策所追求的结果,因为通胀预期有助于经济走向复苏,物价上涨会拉动投资和消费。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从CPI指标看,我国通胀迹象尚不明显;从商品的丰富性看,国内绝大多数行业都出现过剩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轻言通胀而弱化刺激经济的重要性,很容易形成误导。有部分专家甚至认为,轻微的通胀并不是坏事,如果发生通胀,价格上涨,企业就会开足马力生产,就业就会好转,经济走出危机的步子会更坚实。
成思危在接受采访时说,5%以下的通货膨胀是可以接受的,但超过15%,那就是非常严重的。吴敬琏表示,像3%到5%的温和通胀实际上对经济是无害的,但他强调“稳定,不要大起大落”。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则认为,对于中国经济目前的物价情况,脱离了基本温饱阶段的绝大部分家庭是有承受能力的。
此外,国家在价格指数比较低的时候,为理顺价格,促进节能减排,上调了部分资源能源产品价格。专家认为,从长期看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保障供给,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如果物价一路下行,生产者是不会冒着亏损的危险生产的,必将导致商品供应的不足。
中国还要“与狼共舞”
不过,过分乐观看待通胀也不可取。恶性通胀不仅引起社会财富的逆向再分配,还会扰乱经济体的相对价格结构,误导社会资源配置。
比如,我们喜欢用CPI的高低来衡量通胀,而中国现行CPI的构成已严重与现实脱节。由于CPI具有明显的食品价格驱动特点,因此,也就有了近年出现的“猪肉推动型通胀”。而住房需求和开支这些居民最重要的需求和支出,却一直沿袭传统的较低的居住比重,明显不合理。对此,统计局也曾表示,房价不计入CPI是国际惯例,对CPI构成要修改;但无论如何计算,现阶段的CPI总是与老百姓的感同身受间存在隔阂。
从实践看,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越南、印度都存在商品堆积如山、CPI持续为负数的情况,但近日宣布出现了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其表现为粮食、地产、燃料、电力价格暴涨。这证明,在强调经济刺激时,要警惕导致结构性通胀。
放眼未来,中国物价走势的国际因素存在不确定性。比如,石油价格会不会出现过去两年暴涨暴跌的现象仍是未知数。在全球化背景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通胀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可能说来就来。只有一个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抵御通胀的风险。 本报记者 张晓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