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天量信贷之后银行如何再融资?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2010年:天量信贷之后银行如何再融资?
2009年12月29日 09:3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银行融资对市场造成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心理层面,且都集中在大行的巨额融资上,故融资时机和融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2009年银行业的表现,最抢眼的非“天量信贷”莫属。在迎接新一年到来时,“天量信贷”遗留的融资尾巴成为明年银行业备受关注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年近10万亿的信贷规模已经使19家银行发行33只次级债,募集附属资本2825亿元,7家银行已公告通过股权融资共计1064亿元左右。然而有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监管日趋严格和为长期发展做准备的背景下,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和部分银行仍有融资冲动,明年银行融资多少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融资都是影响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

  羊群效应?

  “连不需要融资的银行都来凑热闹,银行股还能买吗?”一位原银行业分析师在其MSN的签名里写道。各家银行赶乘融资潮的“列车”是真的需要还是羊群效应?

  11月23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年底前信贷审慎风险管理提出三点要求》,要求银行建立和完善资本后续补充机制、中长期资本补充规划和商业发展规划,对资本充足率较低、未能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和商业计划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会将在市场准入、对外投资、增设机构、业务扩张等方面予以限制。

  这项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市场对于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担心和关注。

  不过,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指出,按照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1%的标准来计算,2010年大型银行没有融资补充资本的必要。

  第一创业研究所分析师陈曦认为,按照目前大型银行11%、中小型银行10%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根据公司报告数据测算,至11月末,14家上市银行中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仅有深发展一家,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7%的仅有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

  未雨绸缪

  四家上市大型银行工行、建行、中行及交行三季报公布的资本充足率分别是12.60%、12.11%、11.63%及12.52%。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四大行资本充足率刚刚达标,不会对已发放贷款形成冲击,同时也没有超出标准太多,对未来的信贷投放形成一定约束。

  在陈曦看来,近半年来,资本充足率指标更像是监管层用来控制信贷投放的工具。在银监会“逆周期”监管的压力下,为了保证明年信贷投放量不至于骤减,各家银行都努力充实资本金。

  “目前已有和即将进行的银行再融资,不仅仅是补充核心资本,为后续发展增加经济资本,还可以增强抵御资产质量下滑风险的能力。”万联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李双武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

  据齐鲁证券程娇翼测算,四家大型上市银行(工、中、建、交)的股权融资缺口在1700亿—1900亿元之间。其中,中行的股权资本缺口约在1500亿左右,交通银行的股权资本缺口约在30亿左右,工行和建行的资本缺口基本可通过适当减少分红、补充附属资本等方式满足,股权融资需求并不迫切。

  而据兴业证券胡远川计算,2010年,在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至少要进行120亿元以上的股权融资才能满足其核心资本达到850亿元的要求,华夏银行在明年需要100亿元左右的融资额,宁波银行为配合异地扩张的速度也需融资50亿元左右。

  关注融资方式

  银行融资对市场造成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心理层面,且都集中在大行的巨额融资上,故融资时机和融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银行采用较多的是定向增发、H股融资及配股三种方式。

  程娇翼认为,如果大型上市银行选择A+H股同时融资,那么对A股市场的再融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预计大型银行在A股市场融资额约在1200亿左右。

  对于四大国有上市银行,胡远川认为,中行和交行有一定的融资需求,而工行和建行没有任何股权融资的必要。

  “中国银行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核心资本不足,而是附属资本不足,预计将补充1000亿元附属资本。交通银行实际上不需要融资,但是考虑其超额资本充足率不高,有可能考虑扩大资产规模增速,从而进行债权融资提高资本充足率。”胡远川说。

  不过,银行股权融资的“抽血”行为势必会引起资本市场的恐慌,虽然汇金已表态无心以股息注资的方式“补血”四大国有上市银行,但业内人士仍然期待四大行可以通过降低汇金股息分红比例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输血”。

  “由于再融资压力较大,四大行仍有可能以较为市场化的方式适当降低分红率,来缓解一部分资本金压力。”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说。(王丽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