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PMI数据出炉 中国经济稳步回升势头日益巩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11月PMI数据出炉 中国经济稳步回升势头日益巩固
2009年12月02日 10:28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刚刚进入本年度的最后一个月份,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的发布,让人们对我国经济的稳步回升再添一份信心。

  12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PMI为55.2%,同上月持平。经过持续多月回升,目前PMI指数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中国经济依然处在稳步回升的过程中,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接受记者采访的本报专家组成员、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如是说。他向记者表示,首先我们不能仅仅看单月数据环比是升还是降,数据上升了就觉得形势比较好,数据没有上升,甚至降低了就认为形势不好。只要PMI在50%以上运行,都表明经济运行在扩张。

  鲁政委还告诉记者:“从推动PMI上涨的细项指标来看,原材料购进和积压订单相关指数都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这表明目前下游需求比较旺盛。”他认为,积压订单意味着企业生产赶不过来,如果说下游需求不旺盛,积压订单就会比较少。而原材料购进和积压订单是一致的,企业感受到订单比较充裕,生产比较好,才愿意购买更多的原材料。“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我国经济目前依然处在稳步回升的过程中,从PMI的这些指标来看,并没有看到生产减速或下滑的迹象。”鲁政委说。

  有专家表示,11月PMI数据充分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刺激性政策下的恢复性增长向常态下的稳定较快增长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11月份的PMI指数与上月持平,可能预示经济景气度在达到较高水平以后开始稳定,这也预示了未来经济回升态势可能趋稳。10月份工业增长率达到16.1%,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未来看,政府投资的力度将逐步降低,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处于转换之中,外贸出口好转,但难出现较高增长。综合看,推动经济回升的力量在交互变化中趋于稳定,这也表明经济回升将趋稳。这一变化是积极的,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

  从PMI的分项指标来看,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3.4%,比上月上升6.5个百分点,经过前两个月回落之后再次反弹。专家对记者表示,购进价格指数的上升,将会对PPI带来影响,从而也会传导到CPI。很明显,购进价格的上涨将会影响我国物价的上涨。

  有专家认为,要对物价上涨形势引起警惕。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对此不必过于担忧。“从去年末到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处在大幅下滑的过程中,物价出现大幅下跌,适当的回升是正常的,这应该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今年的物价(涨幅)应该是非常温和的。”鲁政委向记者表示。

  从新出口订单指数来看,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6%,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目前该指数已经持续多月保持在50%以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出口,未必会像此前期望的那样会出现强劲回升,我认为还会处在温和稳步回升的状态中。我们预测12月份出口同比转为正增长,有可能进口正增长的幅度还会比较大。”鲁政委告诉记者。

  从业人员指数则出现回落。数据显示,本月从业人员指数为51.1%,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虽然出现回落,但是从业人员指数依然在50%以上运行,这说明了我国的就业紧张形势总的来看趋于缓和。目前数据的回落也有可能与季节性的因素有关。鲁政委向记者表示,这可能与目前我们已经临近年末有关,此外,国内接受西方圣诞节订单的生产绝大部分已经完成,对从业会有些影响。

  从PMI的分项指标中也可以看出,虽然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不足的负面影响,对于国内需求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进出口依然面临严峻形势。虽然全球经济逐步回暖,但是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外,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分析文章也指出,企业反映资金紧张、运输紧张的比重也有所上升。本月反映资金紧张的占28%,比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反映运输紧张的企业占8.5%,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

  从11月份PMI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正不断巩固。这一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揽子”政策,也可以说,当前我国经济回升正是政策效果的显现。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从当前我国经济回升趋于稳定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来看,明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稳健。(记者 庞东梅)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