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少有人预料到,2009年的中国经济会有如此强劲的复苏。商人们在庆幸之时,亦大感市场之变幻莫测。其实,难测的不是市场看不见的手,而是政府看得见的手。2009年,中国政府扩张性宏观政策的方向、力道和效果,在事先可谓事事难测,但无疑又是2009年中国经济v形反转的最重要推手。但商人们有学习的能力,错过2009,不容错过2010,明年的中央政策的走向因此格外受到各方关注。在2009岁末,首先要关注的,是来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信息。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正是国际经济形势表现出多重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时候。例如,近日爆发的迪拜债务危机令全球股市重挫,上证A股创下了三个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刚刚复苏的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经济似乎再次面临巨大冲击,这无疑让原本较为乐观的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平添一道阴影。如何巩固扩大内需所取得的成果,平稳渡过此轮危机,让国内经济保持稳健复苏势头,并切实解决一年以来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经济界最为关注的主题,人们也因此更期待来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声音。
而近期外界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有几大争议,比如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延续以及中央对于通胀预期的重视程度究竟如何,已渐趋明朗。政府官员曾多次公开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将会持续,且诸多经济学家对此持相同观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的会议上,强调了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2010年要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可以说,这些简短信息已足以打消了外界的争议与疑虑。
首先,明年经济政策的基调将不会改变,仍然将会以扩张性政策为主。财政方面,2009年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取得了极大成功,2010年还有将近6000亿元的中央政府财政投资,将带动全社会投资增加约2万亿元。此外,发改委更传出明年财政赤字将达万亿的积极消息。很显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再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余下的政府投资“保驾护航”,使其切实发挥出最大效力。
其次,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虽然面对通胀压力以及已经明显开始出现的通胀预期,但同时考虑到我国当前结构的平衡性、流动性、充分就业等问题还未能较好地解决,因此政府最终权衡的结果是,“发展论”重于“物价论”,货币政策仍将以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经济持续稳定作为第一目标。相反,此时如果因物价风险而收紧货币政策,将使刚刚企稳的经济陷于风险,甚至导致改革、调控成果付诸东流,可谓是一种更大的风险。预期明年的经济发展,信贷规模仍将左右着经济发展大势,而信贷规模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趋向,目前有关信贷规模的主流估计是,全年新增贷款7至9万亿之间,信贷增速约17%,应该说可能性较大。同时,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与规划已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也会在明年持续显现。据预测,明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将达31%左右,大约拉动GDP增长超过 5.0%。
通胀预期及防范是外界争论最多的话题。目前,世界各国救市、刺激经济投入的数万亿美元将从金融部门流向实体经济,形成全球性通胀压力,且大量新增信贷从金融体系逐步流入实体经济,推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并将最终传导到终端消费市场。政策如果出现失误,未来通胀就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此次对于通胀的态度是审慎的,从10月起就已抑制通胀已摆上了议案,流动性和资产泡沫等问题也已引起高度重视。但综观全局,特别是从保持当前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复苏来说,笔者以为,此时不宜将通胀预期列为宏观调控重点。因为对通胀的调控势必会紧缩货币,下一步的经济刺激计划因此将大打折扣,有悖于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本要求。照目前的趋势看,明年中国的通胀率约在2.5%左右,应该说仍是温和水平,可通过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微调,给予化解,而不必马上改弦易辙。
毫无疑问,从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来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可能在明年凸显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而在手段方面,将更多地利用“调结构”来稳定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而“调结构”已非单纯的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也包含了有关民生的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等等,既要考虑保增长的前提,又将考虑消除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以更加富有弹性的调控政策应对未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作者赵晓系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岳安时系该校硕士研究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