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手段多样 控制热钱难度加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跨境手段多样 控制热钱难度加大
2009年11月25日 08: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香港到内地,伴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热钱再次成为困扰监管部门的一道难题,更多的人正在为“中国热钱之痛如何化解”寻找一个合理的答案。

  推升香港热钱规模上涨的因素众多,但终究离不开一个词———“中国因素”。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市场的冷暖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美国市场、东南亚市场以及中国内地市场。不论囤积在香港的海外资金是否直接意在进入内地,其着眼点都是中国市场的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香港的吸引力在于其资本流动不受管制,是国际资金的自由进出港,且背临中国内地。

  “在香港,有很多和人民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NDF(海外无本金交割)就是其中一种。”鲁政委说。而从数据来看,目前,一年期人民币NDF正在不断走强。

  赵庆明说,大部分在香港“趴着”的热钱并不是在进到香港之初就为了借道香港涌到内地,但是这些资金趴在香港,一旦有机会,也不会放过进入内地的可能。

  鲁政委说,目前香港的资金进入内地有几个途径。一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家对FDI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一些修改,国家审核流动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为了“保出口”,对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管制有所松动,通过贸易渠道将不明资金转移进来的操作更加不易被监管部门察觉。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地下钱庄。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货币互换的手段能够实现这种地下钱庄式的“资金转移”,有的规模能达到几亿甚至几十亿人民币。“一些人为了能够把香港的钱倒腾进内地,不惜支付5%的手续费,对于上亿的资金,5%的成本绝对不是小数目。但是,据我了解,大批的人等着要通过这种非法渠道把钱转移到国内来。”这位业内人士说。

  “即使大部分囤积在香港的资金没有进入内地,只是在香港市场上炒买炒卖,但是H股和A股的联动性本身这么强,一点点香港市场的风吹草动就会在内地市场上产生泡沫效应。”赵庆明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撰文指出,内部充裕的流动性加上外部加剧流入的短期国际资本,导致至少未来9个月时间内(在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之前),中国国内将面临显著的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将造成通胀压力或资产价格泡沫。目前市场达成的共识是,受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农产品供求大致平衡的影响,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通货膨胀率不会显著上升,因此,资产价格泡沫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风险。

  热钱的加速涌入及其带来的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据媒体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在今年四五月份就对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提出预警,称外汇净流入的压力越来越大,应当考虑使用市场手段予以调节。

  曾有专家建议通过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来打消热钱的涌入冲动。“这个想法并不现实,一次性升值的幅度到底为多少才合适?幅度小的话市场的预期仍然不能被打消,幅度大的话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又没有这个接受能力。”赵庆明说。他指出,人民币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一直在小步快跑式的升值,但是升值预期随着升值“水涨船高”,所以用升值来解决“升值预期”并不现实。

  赵庆明表示,目前针对热钱,监管部门一方面需要尽量分化升值预期,另一方面加强监测。“要加强对热钱进入的灰色渠道的监测和管理,堵住这些可能的路径。目前对中国而言,外需仍然面临不确定性,用汇率的方式来堵住热钱的冲动并不可行。”他说。(记者张莫)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