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八”已无忧,不过在当前经济复苏仍不稳固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举行。面对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通胀预期再度抬头等诸多矛盾,宏观政策的进退受到各方关注。有专家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些非常规的刺激政策必将逐步弱化和淡出。
市场:通胀近忧远虑夹杂
今年以来我国信贷规模大幅度放大,造成市场对通胀预期的增强。
经济学家张卓元指出,影响未来通胀的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和全球经济的回暖重新带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动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扬,传递拉升CPI;二是今年过快的货币投放,尽管下半年投放力度趋缓,但明年不会快速收紧;三是资源类价格改革拉开帷幕,后续煤电油等资源类价格回归合理价格是发展趋势;四是地方政府追求业绩,融资平台的放大效应使得结构失衡再现。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农产品价格上涨后,11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有可能将 “由负转正”。这表示通胀有眼前的困惑,也有长期忧患。
张卓远提醒,目前由于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低收入群体对CPI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因此,提高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障民生,显得更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M2的增速接近了1992年的水平,也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通胀的爆发期,虽然目前CPI还是负值,但以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不断攀升,通胀来临似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政策:一揽子政策不会转向
在当前宏观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不少专家提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是我们改变宏观经济刺激制度方向和淡出的时候。
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不会整体退出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而决策层最近也频繁表态,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而学界预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会对一揽子刺激政策作出大规模的调整和转向。
有专家表示,扭曲的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扭曲了投资的成本并导致了扭曲和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近期中央启动能源资源价格改革非常正确,但是内容基本上还是调价,还是价格改革,而不是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当前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退出赢得时间,真正启动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变革。
其实,随着经济的回升,政策已经出现“缩量”的趋势。如新增贷款,今年10月份总额就自9月份的5167亿元大幅下降至2530亿元,这预示外松内紧的调控已经开始。
专家建议,政府采取多方面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包括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防止新一轮产业过剩;稳步推进资源类价格改革,速度不宜过急;放缓货币发行速度,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等等。(李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