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矛盾仍突出 中国经济回升面临六大挑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结构性矛盾仍突出 中国经济回升面临六大挑战
2009年11月22日 02: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刊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的文章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文章总结了六大方面主要问题和不确定因素:

  外部环境改善,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已出现积极变化,美国经济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复苏,欧盟经济从二季度开始呈现企稳迹象,日本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但好转基础还不牢固,实体经济还面临着贸易低迷,失业增加等困扰,全面复苏尚待时日。

  从国际金融危机源头国家美国的情况看,奥巴马政府刺激经济政策取得一定成效,美国经济在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于今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3.5%的增长。美国家庭储蓄率从危机前的接近零回升至接近7%,并可能进一步回升。美国外贸赤字从占GDP超过6%降至不足3%。美国经济下滑势头放缓,经济好转迹象增多:高盛、摩根大通等大型金融机构重新盈利,房地产市场触底,零售额、制造业指数等实体经济数据下行放缓或出现回升。发展绿色经济政策对汽车、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起到一定扶持作用。

  但美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贸易双赤字问题未根本改变,过去发展过分倚重金融业,造成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目前金融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2/3,大量制造业已转移到境外,经济“空心化”严重。目前金融业仍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在危机后引领经济长期增长的新的战略产业不明确。美国失业率高达10.2%,欧元区约9.8%,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风险,黄金价格飙升,将引发初级产品价格攀升,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因素。

  虽然针对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已加强了国内金融监管,但在全球范围内,对金融资本的流动、炒作的监管仍然薄弱。近期黄金价格和原油价格的大幅度飙升,虽然与经济复苏有所关联,但主要推动力是投机资本的炒作。对于关乎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些重要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无疑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隐患。

  外需下滑压力仍然较大

  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进行结构调整,如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和外贸赤字下降,意味着美国外需减少。欧盟经济对外贸易不平衡有所改善,欧盟二季度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为1.9%,比去年四季度减少0.3%。然而,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它们的贸易不平衡改善意味着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外需减少,势必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发达国家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需求,使全球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尚难快速回升,加上金融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致使中国外需下滑压力仍然较大。

  据海关总署最近发布的数据,1-10月中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755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9%,其中,出口9573.6亿美元,下降20.5%;进口7981.3亿美元,下降19%。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92.3亿美元,减少27.2%。虽然10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已收窄到10.7%,月度出口值连续第四个月超千亿美元,但同比下降的总格局尚未扭转,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应继续抓紧时机调整需求结构,继续推进扩大内需。要把扩大内需落实到企业基层,引导企业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力军。

  内需增长后劲不足

  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投资4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不旺、部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农产品卖难问题不容忽视,卖难的农产品涉及广泛,粮食、棉花、油料、果菜等均有卖难现象存在,在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后,这一现象将长期存在,若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三是消费增长后劲不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是影响消费后劲的主要因素。广大职工与经营管理者收入差距大。因对企业监管不力,部分企业拖欠员工工资,不为员工上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6%,处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国家行列。因此,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提升工农大众的消费水平十分重要。

  四是资本市场动荡间或大起大落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股票市场中大多数股民被套牢,影响扩大消费。

  五是房价继续升高,超出工薪阶层可承受的水平,严重限制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据测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近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约5亿吨,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多晶硅、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因投资过度,开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当地企业的产业链条、配套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大批职工的就业问题,调整的压力和难度都很大。

  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等基础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增加森林碳汇(包括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加强草原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十一五”前三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0.1%,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因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要落实“十一五”五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0%的约束性目标,在“十一五”后两年,每年要下降近4.5%,实现这一比例任务相当艰巨。

  对汽车社会来临配套建设滞后

  随着中国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除了要大力发展环保汽车和替代能源外,汽车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在城市结构、交通管理及住宅质量提高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规划配套。但目前大部分的配套发展严重滞后。如果不及早对这些配套进行规划和建设,随着汽车走入更多百姓家庭,汽车在大中城市爆发性增长,首先将会使城市道路拥堵成为交通死结,进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汽车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居民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活动速度和频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目前对汽车社会来临带来的新需求的配套滞后,发展下去最终将影响汽车的产销,拖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文章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抓紧“后危机时期”经济布局,增强经济增长后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