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过度大相径庭的是,中国金融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
“金融业的发展过度”这个命题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英国是成立的,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恰恰相反。
经历了本轮金融危机的洗礼,未来全球和中国金融业将呈现出何种格局成为近期经济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11月18日在北京谈及未来西方金融业特别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前景。他强调,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过度大相径庭的是,中国金融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
中国不存在金融业发展过度
郭树清18日在出席由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主办的“全球金融危机与不良资产管理大会”时表示,“金融业的发展过度”这个命题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英国是成立的,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恰恰相反。
“在西方国家,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以及金融业在就业和GDP中所占比重都比较高。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金融业在就业中的占比分别在6%、8%、9%左右。本次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恰恰说明美国的金融服务已经过度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都能够得到贷款。相比之下,在中国,即使把兼职的保险推销员都算上,这一比重尚不足2%。在金融市场成熟度方面,中国在全球排在第80名之后。”郭树清如是说。更重要的是,他补充说,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与金融业不发达直接相关。过去30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达到近10%,但实际福利水平远远低于这一水平,说明经济增长的效率很低。另外,与经济发展阶段更高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处于工业化阶段,对工业化的物质生产的依赖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就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
记者当天从米尔肯研究中心获得的数据更是清楚地证明了上述观点。据悉,美国的金融资产占全球220万亿美元总额的27%,列全球第一位;日本、英国分别占13%、7%,分列第二、第三位;德国和中国均占6%,并列第四位。在102万亿美元全球银行总资产中,名列全球前五位的分别是美国(占17%)、日本(14%)、英国(10%)、中国(7%)、德国(6%)。在全球84万亿美元的未偿债券中,美国、日本、德国分别以36%、14%和7%的比例占据前三甲,英国、中国分列第四、第五位,占比为5%和3%。在总规模为35万亿美元的产权资本市场中,美国仍高居第一,占比达到34%,紧随其后的是日本(9%)、中国(8%)、德国(7%)、英国(5%)。
中国金融业发展重点将有变化
谈到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时,郭树清共列出了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化的八大重点,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好的消费信贷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理财与投资服务、为大中型企业提供债券融资服务、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融资开辟正常渠道、继续发展多层次的股本融资市场、大力促进共同基金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债券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例相当低,特别是企业债。根据郭树清的介绍,今年企业债规模还是最大的,加上央行票据,新增约1万亿元,但余额不到1万亿元,远低于整个债券市场约16万亿元的规模。他认为我国企业债市场的规模应该与股市差不多,即大约20万亿元。
“公司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好的公司直接发债可以推动银行的转轨,服务其他中小企业、为居民提供消费信贷和理财服务。”他如是说。
此前野村证券亚洲(日本除外)首席经济学家苏博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和亚洲国家发展自己的债务市场大有裨益。这是因为:规模比较大的债市能够吸收蜂拥而至的资本流入;可以使更多的本国储蓄投资在本地;能帮助一些长期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可避免经济下行时资本逃逸本国;很好地提高本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郭树清还强调了中国金融业在发展中需要严格防范不良的倾向。他说,首先,一定要解决一哄而上地投资融资、贷款的格局。其次,即使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融资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现在过多的资金盲目地投向了基础设施,有的地方在同一方向修建多条高速公路,甚至再建高速铁路。第三,不能重复人为刺激和误导消费的做法,比如诱导客户大量使用信用卡等。第四,必须避免复杂化的产品,使金融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第五,在薪酬制度上要保持贡献和收入的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另外,还应严格防止衍生产品失去监管和调控,特别是跨境资本交易,并尽可能避免周期性大幅度调整和剥离不良资产。(记者 袁蓉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