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2530亿元,为年内单月新增信贷最低水平,这意味着银行资金面有望维持阶段性充裕势头,但这似乎依然难以缓解当前债市弱势局面。
市场人士倾向于认为,受制于明年信贷或将再度放量以及利率上行预期增强,作为债市主导力量的银行即便减少信贷规模,也不大可能转而大举挺进债市,年内债市或将继续维持弱势调整。
信贷如期回落
新增信贷规模如期回落。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2530亿元,创下年内单月新增贷款新低,不仅远远低于今年上半年月均1.2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较7月份3559亿元的年内次低也相去甚远。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是导致信贷收缩的主要原因。”第一创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海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信贷投放处于收缩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季节模式有关:基于早放贷早受益的规律以及拨备计提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节奏一般会呈现年初较大,年末较小的前高后低模式。
另一方面,“当前信贷也存在政策层面的收缩压力。”刘海东说。
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若不出意外,未来两月各大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将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会稳定在当前水平。
促银资大举挺进债市?
一般而言,在其他因素稳定的情况下,新增信贷规模回落对债市来说是利好,这意味着银行将有更多资金可以用于投资债市。但“可以投入并不代表一定投入”,市场人士对信贷增量回落后银行加大债市投资力度并不乐观。
“在信贷收缩背景下,资金面将处于阶段性充裕的趋势中。”刘海东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在短期资金配置压力下就会大举配置债券。
刘海东分析说,一方面,尽管当前信贷处于收缩中,但市场倾向于认为明年信贷再度放量是大概率事件,出于保留资金考虑,银行大手笔配置债券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在经济企稳回升和利率上行预期增强背景下,债市处于弱势调整格局,银行难以形成大规模配置债券的意愿。
事实上,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配置机构参与市场的热情已明显减弱。来自中央国债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性商业银行债券托管量增加1474亿元,增量较9月份减少近2000亿元。
诸多银行业人士也坦陈并不看好当前债市机会。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交易中心董德志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对后期债券市场运行持谨慎悲观态度,他同时认为,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具有上行压力,有望在年内上调至2%以上,并对债市形成不利影响。
尽管如此,仍有市场人士认为,债市收益率上行步伐有望在信贷收缩、资金面宽裕推动下放缓,甚至出现阶段性下行,但幅度将会十分有限,且可能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
险资“异军突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资金配置意愿趋弱同时,保险资金却“异军突起”。随着保费收入增速回升以及长期限债券、信用债收益率水平提高,三季度以来,保险资金对债券市场的投资力度显著增大。
来自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保险公司增持债券规模达到652亿元,而刚刚过去的10月份保险公司再度增持债券436亿元,创下年内单月增持规模新高,而2009年前两个季度保险公司持债规模则分别减少442亿元和22亿元。
“保费收入的增速回升,保险公司配置重点从协议存款转向债券是促使保险公司增持债券的两个主要原因。”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员陈健恒分析认为,保险公司配置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持续释放。
陈健恒解释说,一方面,保险公司今年现金大幅增加,有明显的“欠配”特征。据中金公司估计,当前保险公司“欠配”资金量可能达到2500亿元至3000亿元。
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协议存款到期需要转向债券配置。”陈健恒预计,保险公司四季度需要在债券上配置的资金量规模不小,估计在2000亿元以上。
受此影响,有业内人士乐观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在选择配置信用债的同时,保险公司对长期国债及政策性银行债的需求也有望显著增加,这将抑制长期收益率的上升,甚至在市场情绪好转的情况下,成为推动长债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动力。(记者 华晔迪 杨溢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