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货币政策可能转向中性 年中前加息可能性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明年货币政策可能转向中性 年中前加息可能性小
2009年11月12日 07:5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月份信贷数据显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经济逐步转向内生性增长。分析人士预计,明年全年新增贷款将处于较高水平,明年货币政策可能转向中性,我国央行在明年年中之前加息的可能性较小。

  经济内生性增长需求明显

  分析人士认为,10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经济正在由政策驱动型增长转向内生性增长,民间投资与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明显。

  从总量看,2009年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19%,增幅比上月末提高0.03个百分点;当月新增贷款2530亿元,较上月少增2637亿元,创年内新低。不过,分析人士认为,10月信贷增速仍属较高水平。

  与前几个月类似,10月票据融资仍然下降,剔除票据融资负增长后当月新增实质性贷款4569亿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10月新增贷款明显回落主要是受假期因素和季末“冲时点”因素消失的双重影响,属季节性回落。窗口指导和资本监管的加强,以及银行主动调整投放节奏也是重要因素。

  鄂永健认为,10月新增贷款同比多增711亿元,创近年10月新高,一是因为之前启动的大型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需求依然较大,当月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依然较多(2725亿元)就是证明;二是随着经济复苏的态势进一步明朗,民间信贷需求恢复较快,2009年1-9月,内资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1.4%,比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7%,比上月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房市、车市交易保持活跃,当月居民户贷款增加1576亿元,同比多增1536亿元,其中,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加1386亿元,在总新增贷款中的比重上升到55%。

  10月末,广义货币余额(M2)同比增长29.42%,增幅比上月末提高0.1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2.03%,比上月末提高2.53个百分点。M2、M1之间“倒剪刀差”明显扩大。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部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10月份M1与M2增速维持高位,并再现金叉,显示中国经济正在从政策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转变。

  但鄂永健提醒说,M1增长过快将对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形成上升压力。

  10月份,股市对存款的分流作用在9月份“暂停”之后继续加大。当月居民户存款大幅减少2507亿元。当月企业存款仅增加700亿元,较上月大幅回落,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9月份为完成季度目标而吸收的临时性存款流出银行体系。

  外币流动性管理压力增大

  10月,外汇贷款继续增加,外汇存款增长缓慢。10月新增外汇贷款163亿美元,同比多增272亿美元;当月外汇存款仅增加3亿美元,同比少增32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外币贷款高增有几个原因:一是外币贷款不被纳入贷款规模调控范围之内,银行放贷所受约束小;二是外币贷款利率较低,且受益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企业获取外币贷款的成本较低;三是套利因素。

  专家介绍,美元持续下跌和境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得国内外市场远期汇率进一步拉大,推动了企业机构借入外币,再通过NDF或者境内远期买入美元进行对冲并套利的行为。

  有分析表明,汇率升值受益扣减境内美元贷款利率后,企业不仅可以完全补平贷款利息,而且可获得2%左右的年收益。

  不过,分析人士表示,截至10月末,外汇贷存比为176.7%,银行外币流动性管理压力增大。

  政策明年可能转向中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第五批中央投资将于11月开始下放,加上民间投资继续恢复,年内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低。2010年,在中央投资继续下放、投资惯性、出口恢复以及房市、车市持续向好的共同作用下,预计新增贷款在8-9万亿元。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目前的政策姿态在年底之前会保持不变,并在2010年初随着银行新增贷款的正常化(从2009年的10万亿元下降至2010年的7万亿-8万亿元)而转向中性。2010年年中之前不太可能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升值等紧缩政策。但是,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流动性过剩出现的时间早于预期,则我们不排除2010年二季度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王庆还预计,我国央行将于2010年三季度CPI同比增幅超过3%时开始加息。不过,由于2010年下半年CPI的增幅将会比较温和,预期明年下半年的加息幅度不会超过两个27个基点,并预计人民银行不会在美联储之前宣布加息。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