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结算:好事缘何“行情冷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人民币跨境结算:好事缘何“行情冷淡”?
2009年11月05日 09:2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国内多数进口企业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计价结算的汇率风险。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推出之时被市场普遍看好,但是几个月过去后,市场原本预期的火爆景象并未出现。时至今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可谓是“行情冷淡”,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十分有限。

  多数企业保持观望

  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正式启动。至今4个月以来,业务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完成了11至12笔业务,据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涉及的金额并不是很多。上海农业银行自8月份正式启动这项业务至今,只有松江支行客户B公司办理了首笔人民币跨境贸易汇款业务,这也是该行至今惟一成功结算的一笔。据记者调查,有的银行至今未实现“零”的突破。

  王先生在沪经营着一家服装贸易公司,服装大多数出口欧美国家。他对记者表示:“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出时,我也曾想过尝试人民币结算,可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王先生表示:“境内企业希望利用人民币结算降低外汇风险,但是对于转口贸易商来说,与境外交易的汇率风险就会转嫁到他们身上,所以他们仍然只愿意交收美元。”

  “此外,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退税等方面手续比较繁复,本身我们对人民币结算也并不是很了解,在配套政策仍不能非常到位阶段,大多数企业也只能保持观望了。”王先生说。

  多种原因阻碍前进

  上海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农行跨境结算系统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主要障碍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日益强烈。”他指出,经过与多家企业客户沟通,得到的原因大多与利益相关,外界仍普遍存在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进口商不情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他表示企业还必须考虑到境外企业的接受程度。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些困难是正常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一项业务,而是在做一个体系,体系形成的过程难度大、时间长,企业、金融机构需要长期的适应过程。”他指出,现在正处于打“地基”过程,企业、金融机构都需要适应。首先,企业对政策的消化过程,比如有些企业在年头与银行早已签了大合同,现在要把合同中的结算币种改为人民币,看似小小的调整,但对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之间真正沟通处理起来是很麻烦的。其次,银行也需要时间,加大宣传让境外机构了解人民币结算的具体操作,在人力、物力、精力上的消耗非常大。另外,现阶段政策的配套措施仍不完善,试点企业的数量小,这些都需要逐步完善。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业务的“遇冷”除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外,还由于人民币在大部分国家并不流通,兑换极不方便,大大限制其使用范围,导致外商所持有的人民币规模相当小,继而降低了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意愿。另外,存在货币广泛使用的习惯性问题,海外业务过去长期使用美元,企业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操作流程还不熟悉。

  多方看好未来前景

  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未来发展的前景,无论是专家还是银行人士,都普遍长期看好。

  上述上海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民币币值的进一步稳定,人民币结算将有望成为主流的结算方式。”尽管目前规模有限,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前景非常可观。随着企业需求的增加,银行、政策面的推动,业务发展的加速度会越来越大,等到市场足够成熟时,相信会赢得更多的企业青睐。

  对于业务的未来前景,中行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目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有着高预期,但等到市场出现分歧时,业务推广也就有了突破口,毕竟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便利条件,为企业规避美元汇率风险,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未来前景看好。”

  奚君羊则表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成功推进,关键是需要不断完善配套的措施和相应的政策支持,放宽限制,逐步允许人民币自由兑换。”他认为,加快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进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卫容之 实习生 陈偲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