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从深圳证券交易所了解到,创业板28只股票的首日交易中,机构投资者累计买入1142.95万股,占市场比例为2.63%。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等未参与买入,券商自营和理财合计买入115.25万股,QFII合计买入0.52万股,其他一般法人合计买入1027.18万股。25.26万户个人投资者参与买入,合计买入4.23亿股。其中买入股数在5... 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周锐) 尽管监管方煞费苦心的安排28家企业同时上市、并严格执行既定的停牌阀值,但创业板周五仍然遭到爆炒。市场的疯狂让人们对于监管方不厌其烦提示的风险,有了切身的感受。
记者从深圳交易所了解到,创业板首日,28家公司股价较发行价平均上涨106.23%。其中,涨幅最大的金亚科技上涨了209.73%。经过首日爆炒,28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有78倍左右,有四只股票市盈率过百。周五创业板总成交额为219.08亿元,日均换手率超88.88%。
有人戏言,首日跟进的不是疯子就是赌徒。极高的换手率也显示,多数申购中签的投资者采取了抛售的交易决策。然而,依然有25.26万个人投资者在交易首日买走了4.23亿股,占市场比例97%。而机构投资者却大都按兵不动。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等均未参与买入,券商、QFII、其它一般法人合计买入1142.95股,占市场比例仅2.63%。
投资者结构这一中国创业板的隐忧开始浮出水面。
经验显示,不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个人投资者在创业板会处于劣势地位,而那些有专业管理,投资分析团队的机构投资者则具有相对的优势。在纳斯达克市场,资本总额的50%是机构投资者所有,伦敦AIM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也高达80%。
然而,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绝大部分依旧是中小散户。数据显示,2008年中小投资者首日买入股数占市场总额的56%,而20个交易日后,上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亏损账户比例超过50%,其中炒作最为严重的22只股票亏损比例更大,最高达到99%。
这样的故事有可能继续上演。有机构预测,周五已有部分炒新者被套,而下周被套牢的资金可能高达200亿元。虽然狂热终会褪去,市场也将逐渐回归正常价值区间,但爆炒带来的教训不应被忘记,中小投资者对创业板的风险应有更充分的评估。
在创业板开市前,人们曾根据28只股票的发行价推算出创业板将创造82位亿万富翁,经过首日暴涨,这一数目已经上升到123。有专家表示,这种造富效应扭曲了创业板设立的初衷,是创业板发展的另一个隐患。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过高的市盈率是创业板产生造富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上市指标仍属于相对稀缺资源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一种情况:企业家考虑的不是公司的发展,而是上市资格的获得。所追求的也已经不是自身价值的创造,而是对股民存量财富的分享。
上市就能成为富翁的现状,会让动机不良的企业为了圈钱而更加卖力地包装自己,欺骗和腐败也随之而来。这对创业板的发展极为不利。
这一状况给监管方出了一个难题,中国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使得监管者必须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门槛,保护投资者利益。然而门槛的存在却让上市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从而导致爆炒并产生离奇的造富效应。
好在中国拥有极其丰富的上市资源,刘纪鹏表示,创业板必须存在门槛,但监管方可以适当调整发行策略,通过增加同时上市企业的数量,来避免爆炒、暴富的情形发生。
不管怎样,创业板已经开始迈步前行。相信随着投资者和监管方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将走向平稳,并逐渐彰显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而无论何时,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都应该是投资者参与创业板的第一前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