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石油、中石化前阶段成功拓展了海外上下游业务后,中国石油工业“三驾马车”的另一家大型油企——中海油也“瞄准”了新的并购方向——或以300亿美元砸向非洲最大产油国之一的尼日利亚油田,以补强其在陆上的原油资源供应业务。
9月29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海油目前正与尼日利亚进行谈判,商讨收购一些储量丰富油田区块的大宗股份。报道称,若交易成功,将可能成为中国获得海外原油资源的最大单。
300亿美元拓尼油田
据报道,中海油在尼日利亚的投资洽谈目标60亿桶原油储量油田,相当于该国已探明储量的1/6。不过,中海油要想达此目标,必须击败众多竞争对手——如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世界知名能源公司,这些公司同样对尼日利亚石油资源虎视眈眈。
尽管潜在交易价值未对外披露,但该报道猜测可能在300亿美元左右,有分析人士则称,谈判总额或将达500亿美元。报道还援引了尼日利亚官方致中海油一封信的部分内容称,中海油最初报价未被接受,尼政府希望中海油能修改为更令人满意的报价。
对于交易金额,尼日利亚总统经济顾问Tanimu Yakubu说出的话有些自相矛盾。Tanimu Yakubu一方面表示,中国可能无法达成相关交易,但另一方面,他又称,和现有生产商相比,中国提出的条件已相当丰厚。
“从尼方官员的表态看,此举或为尼方所设的套,他们原本认定了中方可能大幅溢价收购相关股份,但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分析,“因为今年中国油企部分并购行动因国家战略,曾不计成本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尼方看到了这一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海油此次报价应该是相对理性的。”
“不过,成功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崔新生进一步指出,中海油毕竟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早已有了相关经验,同时,尼方还是会慎重考虑来自中方的要求,因为竞争是其希望看到的。
海外并购障碍尚多
其实,今年以来,中国油企的海外收购行动一直在进行。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大阪炼化厂、瑞士Addax、阿根廷YPF等油田和公司已尽归中石油、中石化旗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时止,中国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并购额增加到约820亿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八成。
然而,在成绩喜人的背后,这些收购行动也遭到了一些质疑。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于国外油企,中国油企海外战略行动尚欠火候,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现在我国的海外战略没有问题,但策略上却出了一些问题。”崔新生认为,国外企业会考虑相关交易划不划算,但中方企业却甚少考虑,所以,仅仅看拿下或拿不下并无太多意义,还是要考虑收益与成本的比例,总之,中方企业不仅要拿下相关项目,还要按最合理的价位进行谈判。
崔新生还建议,中方油企在行动前要尽量清楚地了解相关公司的储量、股权和人员结构,以增强成功的可能性和收益的最大化。“此外,还需要了解地缘政治风险。像此次中海油的行动,它或许要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因为尼日利亚国内局势不稳定,内部关系复杂,相关法律也不完善,这些都是中方企业需要了解的。”
加速并购 问题以后逐步解决(短评)
2005年,虽然中海油试图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失败,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步伐却并没因西方国家一些政治因素的层层阻挠而停止。特别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西方国家许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遭遇到发展前景的严重挑战,中国企业迎来了海外并购的最好机会,海外并购的步伐在大提速。
随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的提速,国内外关于此时是否抄底良机、中国威胁论等问题议论纷纷。各种观点莫衷一是,各有道理。不过,在笔者看来,如果机会来了,中国企业通过内部体系比较客观地评价过之后,大可以先把并购目标大胆拿下来,因为金融风暴的机会,恐怕也不经常碰到,机会来了,就一定要抓住。
当然,或许匆匆忙忙的并购会带来诸多烦恼,如管理问题,今后甚至一些项目可能还会面临当地的政治因素影响,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不能因此而停止。
对中国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此时并购,一则成本比较低,二则政治影响因素相对少些,三则是符合走出去战略。至于将来可能面对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对并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认真评估风险;另一方面,国家要高瞻远瞩,提前布局,在策略、政策等各种保障上及时跟上、完善,在实践寻找逐步解决海外问题的切实办法。(国际金融报 傅光云 实习生 黄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