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肉蛋价格目前的上涨似乎不是2007年通胀的“重演”,但是流动性过剩却不可不忧
“猪肉价格又涨了。”已经退休的李女士略带抱怨地说这句话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9月8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精瘦肉)评价零售价格比前一日略有上扬。
而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显示,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0周回升,累计涨幅达23.1%,鸡蛋价格也连续5周上涨,累计涨幅6.2%。
回想2007年
李女士告诉记者,猪肉的这个涨势,让她想起2007年。“那会猪肉涨得太厉害了。从前我花几十块钱买排骨,可以吃几顿,07年的时候,一样的钱只能买那么一小点,只够吃一顿的。”李女士说。
2007年5月,国内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3.1%,攀上了历史最高位。随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步入了高位运行期,通胀压力逼近。李女士很担心,2007年物价高涨的情况会再重现。李女士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目前市场上除了肉蛋价格一路上扬外,白菜、土豆、姜、蒜的价格也出现了相应的上涨。
通胀在愈行愈近吗?
“猪肉和鸡蛋价格连续上涨,只能说有通胀的预期,不要过于夸大。”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由于肉蛋在CPI中占比较大,达30%左右,肉蛋价格一旦上涨,很容易就引发通胀预期。
但洪涛认为,猪肉价格从去年年底开始下跌,已经跌倒了盈亏平衡点。此轮上涨更多地出于价格回归的因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包明华也持同样观点,认为肉蛋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前期跌破了合理限度。
没有通胀背景
“我们现在不具备通胀的背景。”包明华告诉记者,很多人担忧通胀会来,是因为中国在应对通胀的过程中,流动性投放过多。
今年上半年,银行放贷达到7.5万亿人民币,包明华介绍,这相当于前两年的信贷总和。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实体经济却只出现了好转的苗头,而非明显好转。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过多的流动性是进入了股市等虚拟经济中。
不过即便如此,包明华认为,通胀也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经济没有明显好转,消费者就不敢消费,CPI涨幅不会太大。”
而洪涛也提请记者注意,肉蛋价格上涨的大背景是全球粮食价格正在下降,中国的粮食又连续几年丰收,这样的形势下,饲料价格即使上涨,也比较有限。而饲料通常是肉蛋价格上涨的主因之一。
包明华介绍,2007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时,正逢原油价格高涨,粮食被用作制造替代原油的生物能源的原料,导致粮价高企。现在,油价没那么高。“也就是说,通胀的国内国际背景都不具备。”包明华说。
具备通胀条件
不过,包明华提醒,中国是具备通胀的条件的,即流动性过多。
实际上,央行已经在通过加大票据投放来回收过多的流动性。包明华指出,这只是回收的方式之一。能否出现通胀,还要看其他方式消化流动性是否有效。
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消化过多的流动性还有三个渠道,一是短期内,中国经济有没有明显好转,或者是国际经济有没有好转,带动中国出口,二者都可以使一部分过剩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
第二个渠道则是消费。包明华认为,消费者消费食品的数量变化不大,不会因为经济好转,就消费更多的食品。真正能够消化过剩流动性的是住房、汽车这些大宗消费。现在看来,汽车消费一片红火,住房消费却在下降。
资本市场也是一个消化过剩流动性的渠道,但前提是企业IPO增加,创业板也顺利推出。实际上,也就是增加资本市场的供给。
不过,目前看来,这三个渠道能否有效回收过剩的流动性,还有待观察。通胀隐忧仍在。(记者张皓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