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觉到物价非理性上涨了吗?”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多数居民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农业部近日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猪肉价格连续十三周上涨。另外,农业部公布的8月份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升2.7%;商务部公布的8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环比上涨2.1%左右。
作为CPI中占1/3权重的“大头”,猪肉价格的上涨引发市场人士对于通胀预期抬头的担忧。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居民对物价的上升却普遍感觉“温和”。
⊙记者 吴婷 ○编辑 衡道庆
在宣武区某菜市场,前来买菜的王奶奶对记者表示,鸡蛋和猪肉价格最近确实上涨了不少,尤其是鸡蛋价格,目前每斤达4元,几乎是历史上的高点。但是她表示,物价的涨势并没有达到惊人的地步,对于未来价格的走势也并不担忧。
“国庆节马上要来临,这可能是物价上涨的原因吧,何况这回是60周年庆典的大日子。”王奶奶表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逢年过节农产品价格总会又一轮上涨,这并不稀奇。
刘小姐也是该菜市场的老主顾,对于近期的价格上涨,她也并未予以过多关注,“最近几个月每月菜钱大概增加了100-200元,但是也没有增加很大的负担,尚处在可容忍范围之内。”刘小姐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猪肉、鸡蛋价格上涨势头较猛外,其他水果、蔬菜等价格变化均不大,因此这轮价格上涨并非带有普遍意义。
事实上,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从价格角度讲,是物价的持续性非理性上涨;从居民感受角度,则是超出容忍度和收入水平的物价上涨。而这一轮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上涨,很明显并没有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居民也没有感受到通胀的气息。
但是一些生活收入相对较低的人士对价格的变化感知更深。70岁高龄的刘奶奶无儿无女,依靠退休金生活,她表示最近猪肉、鸡蛋价格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但是刘奶奶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远远比不上去年。
多管齐下控制通胀预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日小幅上调汽油、柴油等成品油零售价上限。联系到猪肉、鸡蛋等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消费品价格走势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虽然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但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仍有不少人担心通货膨胀的到来。对此,我们有必要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主要农产品价格不会持续、大幅上涨
2007年,受前期价格过低、蓝耳病等因素影响,生猪存栏大幅度下降,导致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助推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近日猪肉、鸡蛋价格的季节性上涨难免让人心生疑窦,担心通货膨胀卷土重来。不过,今非昔比,在当前生猪生产供大于求,国家有能力、有决心保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担心猪肉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是没有必要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认为,当前猪肉和鸡蛋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和季节性波动。今年前几个月,受生猪市场供大于求影响,我国生猪和猪肉价格连续出现下降。全国36个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低谷出现在5月6日,为每公斤9.7元,比年内最高点1月7日下降28.62%。
6月初,国家启动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先后实施了发布预警信息、政府收储冻肉等调控措施,有效抑制了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促进了猪价合理回升。8月26日生猪和白条肉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2.03元和15.88元,相当于今年2月底的水平;比去年同期的生猪和猪肉价格低12%左右。
每年7、8月份由于天气炎热,产蛋量下降,而且中秋节将至,鸡蛋是制作月饼的原料之一,需求增加较多,鸡蛋价格一般都在全年较高水平;加之今年前几个月鸡蛋价格较低,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也导致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这与历年鸡蛋价格走势基本相同。
1989年以来的20年里,每年的鸡蛋价格都是在9月份前后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步回落,春节前后出现一次短暂回升后继续下降,次年8月份之后再度回升。
可见,近期生猪、鸡蛋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今年前几个月连续下降后的正常回升,猪肉、鸡蛋等农产品价格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
努力消除通胀预期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部分重要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为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各项改革提供了较为宽松的价格环境。各地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资源价格改革总体上是滞后的。如果不按照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时调整成品油价格,人为地把能源资源的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促进全社会节约能源,不利于完成节能减排的战略性任务。
但是,受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少数商品价格有所上涨,又与信贷高速增长、股市房市价格迅速回升等因素相互叠加,社会通胀预期有所增强。
对此问题,我们应客观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粮食储备充足,消费品市场竞争充分,保持价格稳定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价格总水平不会出现全面、持续、大幅上涨。
尽管如此,国家始终没有放松对物价走势的监控和依法干预。
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发展改革委近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制定调控预案,加强调运,防止出现敏感时期、重点地区、重要品种的结构性短缺,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发展改革委还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在调整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时,要统筹兼顾、周密安排,审慎出台调价方案,尤其要避免出现集中提价、提价幅度过大,过多增加群众负担的现象;各地在制定价格调整方案时,要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价格优惠;价格调整幅度较大的,要配套制定补贴方案。已经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的地方,要结合价格调整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性生活补贴。
为遏制跟风涨价和不合理涨价,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采取提醒、告诫、警示等手段,引导经营者合法行使自主定价权;重点开展食品、液化气、游览参观点门票、交通运输、停车收费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囤积液化气,哄抬液化气价格,以及价格欺诈、价格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年内出现通胀可能性不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永军表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供需原因造成的,前一阶段猪肉需求大幅度回落造成价格低迷,目前需求出现回暖的迹象,但是减产养猪户很多,其对供应减少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反转。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指出,目前的价格上涨是一种供求失衡的表现,但是有关部门可能会采取相关措施,其影响不会持续。他认为,2007年中国通胀水平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了中国价格同涨。这一次价格上涨则是我国自身因素导致,因此也可以自我调节。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表示, 7、8月消费品价格通常较为稳定,预计8月最后一周农产品价格变动不大,仍会保持前3周平均增速。
张永军表示,从年内我国物价走势来看,目前还处于下降通道,年底可能由负转正,但是上涨幅度也不会很大。他指出,通胀风险关键还要看货币供应的因素,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此尽管有影响,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今年内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近日频频发文谈价格监管,足见对该问题的重视,这也将使得价格上涨迅猛的态势难以持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