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尚未见底。由于就业变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变化,预计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各级各地政府宜做好应对最困难就业局面的准备。
今年1~6月,我国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减少11%,净减71万。特别是东部几省持续下降且减幅较大,中西部地区有17个省新增就业也在下滑。
部分行业停产半停产和企业岗位流失仍较严重,登记失业率仍在高位。据对15个城市513家企业的持续监测,去年10月至今年6月的9个月中,企业岗位数量增减相抵后有7个月为净减,累计减幅7.93%。截至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比去年第四季度增加2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4.3%,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今年611万高校毕业生中已有400万在校签约,加上历届未就业的,还有300多万人急需就业。其中,家庭困难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较为突出。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打工,尽管大部分已找到工作,但收入下降、工作不稳定的情况比较普遍。今年秋季还会有几百万农村新增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在整体就业供求趋势下,城镇困难群体实现和稳定就业的难度也更大。
这些新情况与原有的体制性就业难题相互交织,应当引起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拉动力有待加强。在保增长过程中,一些地区单纯讲投资、论项目,没有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重要位置。一些地区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企稳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中小企业重视不够,资金信贷等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地区创业环境没有根本改善,创业者仍然融资难、场地难、办事难,缺创业技能、缺服务、缺保障。
企业负担仍然较重,稳定就业岗位难度较大。一些地区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实施力度未达到预期,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一些企业反映,政策实施范围小、门槛高,民营中小企业享受不到;政策期限短,难以帮助度过困难周期。
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吸纳毕业生和毕业生应征入伍等大学生就业渠道和政策措施工作仍需一一落实。
公共就业服务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服务能力和手段有待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化手段落后,在向城乡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服务和供需匹配方面暴露出严重不足。
正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走势,按中央部署严格落实已有政策、迅速调整就业误区,是应对最困难就业局面的当务之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