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面临重大调整,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在日前举行的“搜狐企业家论坛”第二期“走进长三角,探寻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在张曙光看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这30年来速度非常快,但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总体来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8%没有问题,但未来经济会不会二次走低?目前还无法预期,但大家要看到这个风险,如果看不到这个风险,现在投资增长和放贷增长这么快,是不可能持续的”。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对此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此前的中国经济增长太多地依靠了出口拉动,日后要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特别是要依靠消费的拉动。“但这种转变只能说从价值形态降低更多的内需拉动。如果从物质形态上面,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国内资源,我认为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中国的物质资源禀赋决定了这样一点,单纯依靠国内的资源,不可能实现长久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模式究竟该走什么的路?梅新育说,应该是价值形态的外向低贸易依存度,加上物质形态的高贸易依存度的组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大规模的海外资源,中国众多的人口就是一笔负担,就是一个拖累。
但是如果中国能够大量、充分地利用大规模的海外市场和资源,中国众多的人口就是一笔资源,就是国家力量的源泉。”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民间投资起不来,中国经济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当前,政府投资拉动的民间经济效应并不大,民间投资启动力不强,带动效应不明显,多数民营企业在观望。”“尽管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回暖阶段,但这种回暖是外冷内热,由于外面持续‘降温’,导致中国内需拉动成本非常大。而且,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将处于两股力量之间,第一股是在中央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下,经济上行力量超过了向下拉的力量,所以中国经济回升是肯定的,但如何才能保持经济好的发展势头,值得深思。”马晓河说。
若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马晓河建议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当前形势下,金融危机打乱了正常的世界供求关系,国内的产业结构已严重不能适应世界需求的形势,在出口压力增大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成本也在提升;其次,政府投资怎样才能拉动民间投资,怎样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上大项目的偏好,怎样降低垄断部门的门槛,让民间企业介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短期内怎样增加居民的消费,让消费变成拉动GDP的一大动力以及在外需连续下滑的情况下,经济循环链由过去的高储蓄、高投资、高产能、高出口变成了高储蓄、高投资、高产能、低出口。产能过剩,很多企业都从出口转为内销,进行低价格倾销。此外,由于现在的货币供给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会沿着产业链从资产价格向下延伸,带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