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有关权威人士就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虚高1.4万亿元”的质疑作出回应,在承认并解释GDP数据“差距比较显著”的同时,表示“国家统计局将研究由国家统一核算省级GDP”。
此信息意味着各省GDP核算将统一“收权”,并同时在社会各界再次引发该不该“收权”的议论。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对GDP数据的差异以及核算方式的合理性等问题,一直被社会所关注,有关“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政绩考核唯GDP论”、“GDP水分论”以及“改革GDP核算方式,提倡绿色GDP”等议论不绝于耳。GDP数字之所以饱受诟病,其关键在于核算数字的差异和难以评估。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和决策参考的重要数据,本不应出现如此的尴尬。凭心而论,有关部门在改革GDP核算方式方面也确实费尽心思,然而,其结果仍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原因确实颇费思量。而此次有关权威人士的核算“收权”论,其目的似乎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GDP统计的乱象问题。
其初衷或许是好的,但结果恐怕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且不说由于现行统计制度导致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从而使“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等机制上的缺陷,单纯从程序和标准这两个技术层面就很难保障“收权”后的GDP统计数据“一清二白”。
根据国内现行统计制度,各地区各级统计部门先各自独立核算GDP,随后由每一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的数据进行评估和核实,待核实后下级部门再公布相关数据。此种模式的弊病是地方政府利用权力干预数据有较大的空间,而上级统计部门的检查也只能是挤掉部分水分而已。此外,核算标准也难以统一。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对于服务业的产值统计根本就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基本靠各级政府推算,包括跨地区公司究竟采取何种标准核算、纳入哪个省市等大量细节问题,都需要得到明确。在统计机制与核算标准不能统一的前提下,核算“收权”要从根本上扭转数字不实状况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事实上,地区GDP数字核算引起非议的关键不在于核算级次的改变,也不在于“收权”,而在于评估和审核机制和程序的确立。
从当前的统计机制看,在不少地方,国家统计局驻当地的调查总队和当地统计局其实基本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而数据的出台,基本上是统计部门一家说了算,欠缺内部评估和外部审核。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地区GDP核算数字在正式公布前,再加上相关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评估审核和外部第三方评估,以双重把关弥补当前的漏洞,则既符合国情又容易操作。(蔡劲松)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