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社科院某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的一份关于近2万亿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报告新鲜出炉,单从“扎眼”的数据看,自然忧上心头,也为股市捏了一把汗,但细细揣摩研究,轻易发现报告中所谓的佐证关键词,大多是“推断”、“按历史经验看”、“意味着”、“可能”等,这些模糊性的关键词,让笔者对这份高层报告陡升疑虑。
社科院报告围绕近2万亿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举出了几大佐证。
其佐证之一是“按照历史经验,如果银行信贷资金流入企业固定资产领域,那么银行信贷资金的增长将伴随着企业存款的大致同步增长”,“企业存款增量与企业部门信贷增量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缺口”。这个缺口成为社科院专家“推断”资金进入股市的重要依据,但其推断的漏洞很容易被发现,其一是报告依存的“历史经验”很难与现实状况相吻合,中间也同样存在“缺口”;其二是信贷资金流入企业后,多渠道分流更符合全球金融危机中企业现实,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应该是更紧迫之事,根据“经验”,危机中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欲望相对较弱。
其佐证之二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信贷飙升,恰好与去年11月份以来的A股市场指数飙升完美地重叠在一起,令人不能不怀疑信贷资金成为股市上涨背后的推手”。这个佐证就更是难以令笔者信服,股市的上涨也许与PMI、BDI、甚至与CPI等等指数或某一指数相吻合,难道就说是其中的某些因素推动了股市上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体现。去年11月以来,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政府决策层果断采取措施,系列经济救市措施重拳出击,中国经济见底回升,证券市场随经济复苏而上涨,经济复苏才是股市上涨的内在动力。
其作证之三是“在货币政策松绑和短期产能过剩的夹缝里,不排除提前获得信贷投放的企业,在看不清投资前景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将信贷存款囤积到持续上涨的资本市场”。笔者不否认会存在这样的企业,但这个推断与2万亿资金进入股市似乎没有那么强的逻辑关系。
另外的一些佐证都似曾相识,譬如“1.71万亿元,如此之大的票据融资增量实在令人怀疑”,这些怀疑成分较多的论断,笔者不想一一赘述。
6月份修订后的统计法规定,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数据为准,关于信贷资金的流向,笔者认为应该首先尊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央行和银监会的发布也是不容置疑的,其他的类似通过模糊推断的,还是搁在一边自娱自乐去吧,以免中了其“迷昏药”,轻则贻误投资,重则影响到政府决策,贻害将难以评估。
社科院最近发表的一些“严肃”报告屡遭争议,给崇尚学术研究的社科院增添了诸多娱乐色彩。今年3月份发布《北京蓝皮书》系列报告中“北京住房闲置率已超三成”等结论,引来争议纷纷,某知名房地产老总在博客中毫不留情面地以“社科院所谓专家该清醒清醒了”的尖刻语言予以抨击。地产老总的“怒发冲冠”,引发了社科院专家的拍案反击,这一事件曾经一度成为人气很高的娱乐新闻。事情过去时间不长,也许一些人仍在“津津乐道”,昨日的报告又为社科院增添了不少“迷人”色彩,学术研究机构做一些严肃的值得借鉴的学术研究,这是笔者愿意看到的。(张志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