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增幅超GDP”引发网民质疑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居民收入增幅超GDP”引发网民质疑
2009年07月31日 09: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家统计局调查发现上半年居民收入增幅超GDP

  上半年金融业工资最高 为全国平均水平2.1倍

  统计局回应平均工资数据议论 称要改进统计工作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增8.1%,而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7.1%。众多媒体对上半年居民收入进行了报道,如《新京报》的标题是《居民收入增幅上半年跑赢GDP》,文章指出,中国社科院此前报告称,多数年份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是和GDP增长持平,或者低于GDP增长,能够超过GDP增长的年度并不是太多。

  对于上半年居民收入增幅超过GDP增幅,绝大部分网民表示质疑:“我的收入是增长了还是被增长了?”为什么大部分网民没有感受到自己收入增长了呢?互联网上的言论认为原因可能有三:统计数据失真;少数高收入者拉升平均数;支出增长过快。

  网民质疑:收入“被增长了”

  对于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数据,大部分网民表示没有感觉到。如有新华网网友表示:“不知道统计局的数据是怎么来的?我们外企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工资没加,奖金更是比往年少,不增反降。我好多外企朋友也是。”

  署名普天渡的博客文章称:“鄙人乃安徽省中部一个城市的普通高中教师”、“近日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我特地把我的工资卡拿出来,2008年6月的工资:1320.41元,而2009年6月的工资:1339.61元,也就增加了19.2元,还是普调的结果,换成百分比:1.45%啊,也就是2%不到啊”。

  也有网民和专家指出,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的数据与其他一些经济数据存在矛盾。

  署名石述思的博客文章指出,在外贸形势萎靡、企业利润降低、不少企事业单位人力需求降低的今天,统计局的数据跟广大居民的切身感受存在巨大鸿沟。央行此前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8.6%,比一季度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也不乐观,并认为物价较高的消费者有所增多。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却大幅下降,这之间相互矛盾。

  数据失真?

  署名石述思的博客文章认为,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地方GDP经常作为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的标准,这一点往往成为数据统计造假的可怕温床。连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都承认,当前搞准统计数据首先要搞准源头数据。他说,要杜绝对数据生产中间过程的干扰,加快探索在现有统计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在生产中间环节不被干扰的机制。所以,当居民如此普遍地感受统计数据失真,当各个部门数据“打架”频现,当统计工作受到严重政绩思维干预,居民收入是增长还是被增长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参悟的“哥德巴赫猜想”。

  少数高收入者拉升平均数?

  名叫随风飘扬的网友则表示,如果是真实数据,只有一种解释,两极分化在提高。

  一位新华网网友表示,居民收入一点也没有增加过,只有行政事业人员增加了吧。他们增加幅度过大,平均到居民中,居民平均收入就是这样增加的。

  而《新京报》署名马光远的文章认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都成了上半年拉动收入增长的第一动力。这说明,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国家开始重视向居民倾斜,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然而,统计数字与居民真实感受的偏差,很显然不能仅仅用转移性收入来解释。国家统计局恐怕需要回答至少两点质疑:一是个人所得税下降而工资收入却增长,这显然是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根据财政部数据,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136.73亿元,同比增长0.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26.5个百分点;二是平均数字是否掩盖了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而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薪酬也表明,尽管遭受了金融风暴,但金融等垄断行业高管人均薪酬高达60.46万元。在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速超越GDP也许因为财富的过度集中而失去解读的意义。

  有网友指出,这正是所谓“张家有财1000万,9个邻居都是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

  支出增长过快?

  面对涨幅如此巨大的收入,为何大多公众却始终“没感觉”?《青年时报》署名石敬涛的评论认为,短板或许正在于公共产品的匮乏。2003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据国际经验,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期,也是该国公共产品需求快速扩张时期,这一时期现代化以公共服务为基础。

  而现在,我国可以说正处于公共产品需求的大扩张阶段,人们对满足温饱的需求已开始转为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制约公众工资增长和消费“感觉”的,不单是收入和消费的绝对增长幅度,还有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保险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与保障。但事实上,目前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却始终难以让人乐观———昂贵的医疗救治、动辄大谈市场化的教育、坚挺飞涨的房价,压得在俗世中生活的人们喘不过气来。尤其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人们生存的状况更是步履艰难。如此情境下,可支配收入自然感觉不到涨;消费支出,更是分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以房子为例,署名马跃成的博客文章指出,比较起来,中国还处在一个低工资阶段,职工的工资收入没有达到最低的工资标准的情况也很多,这与当前房价的猛涨形成对比,收入不能随着房价涨,或者房价不能与收入相协调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记者 张松 整理)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