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逐渐枯竭 北京水价上调已是大势所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地下水资源逐渐枯竭 北京水价上调已是大势所趋
2009年07月30日 14:1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地处中国北方海河流域的北京,由于干旱少雨,十分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成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支柱,但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急剧增长,海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因为持续开采已经逐渐枯竭。

  自上月初高层领导在节约用水大会上宣布推迟“南水北调”规划之后,长久以来北京水资源所面临的水库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水价调整等问题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之下,拯救北京的水危机似乎已迫在眉睫。

  降水点南移 地下水减少

  北京属于严重缺水城市。资料显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在减少,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从1949年的1000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的不足23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1/13。有国外媒体称,“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

  北京的水资源有两个来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与降雨量有关。目前北京已经连续9年干旱,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依然是北京面临的最突出矛盾。

  “水资源确实是有限的,说北京缺水也一点不假。”国家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绍堂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人们往往关心由降雨量所直接影响的地表水,事实上,对于北京来说,地下水的减少才是最可怕的。

  “长期以来,北京的地表水都不丰富,但是历朝历代之所以建都于此,正是因为其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以说,地下水是北京水资源的基础。但是现在是开采过量了,2/3的水资源都来自于地下水。”王绍堂说。

  北京市水务局提供给《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2008年水务基础数据主要统计指标》显示,2008年全市供水总量35.1亿立方米,其中新水供水29.1亿立方米,再生水供水6.0亿立方米。在新水供水29.1亿立方米中,地表水供水仅占6.2亿立方米,而地下水供水高达22.9亿立方米。

  “可以说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过高了。”王绍堂表示,“这几年降水并没见减少,但是降水落点却南移了。以前降水点主要集中在北边,60%都是山区。山区的水流下来直接就浸入地下,变成了地下水。但是南移后,大量的水被浪费了。而主要原因就是城市热岛效应,环境被破坏了,植被也被破坏了,蒸发量很大。”

  水价面临调整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另一面却是水价的低位。水价要不要上调,一直争论不休。

  据建设部就《城乡缺水问题研究》课题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根据国外一些资料分析,只有水费占家庭收入2%以上时,居民才会关心用水量,达到2.5%时,居民会重视并注意节水。2006年,35个大中城市的水费支出仅占可支配收入的1%,相当于国外平均水平的一半。

  “北京的水是全世界最紧张的,北京的水价却是全世界最低的。北京居民水价负担占收入的0.5%,而全世界的水价负担的比例是3%。两者还有很大差距。”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院士告诉记者,现在来说反对水价上涨是没有道理的。目前的水价不够高,不足以反映其稀缺程度,还应该提高。

  水价上调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引江水进京被推迟到2014年,使未来6年北京的水资源紧缺形势将更加严峻,北京市将通过多种措施应对这一危机,其中包括调整水价。”在5月10日于北京举行的节约用水大会上,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作了以上陈述。

  近日北京市水务局有关人士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证实,“水价将由市发改委来进行调整,但会严格按照价格调整的程序进行,并将召开听证会,能否调整,从程序上讲要经过听证。目前具体调整方案尚在研究中。”其实早在今年1月6日北京市发改委就明确提出今年将适时提高居民用水价格。

  对于水价的调整,业内多数人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用水节约。但也有人指出,改变水务企业的普遍亏损状况被认为是价格调整的重要立意所在。

  “水价的调整最终敲定将由国家有关部门来决定,并不是由企业说了算。但是现在的体制也的确有些问题。”上述人士还表示,目前水价的确不足以反映水资源稀缺的程度。这不仅仅是在北京,全国都有一个这样的情况。但是要唤醒老百姓的节水意识,仅仅是调整水价,恐怕力量还是有点弱。“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居民才会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更加注重环保。而目前居民自身有意识地去培养节水意识相对水价提高更为重要。”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