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中国今年不会出现通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中国今年不会出现通胀
2009年07月26日 11:24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上海银监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末,上海全市中外资银行购房贷款余额达到4069.6亿元,比年初增加293.3亿元,同比多增217.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368.2亿元,比年初增加260.6亿元,同比多增180.1亿元。3月份以来,个人房贷业务随楼市成交量逐月放量而大增,6月份增加129.8亿元,创历史单月最大增量纪录,而二季度增量也创历史新高。

  个人住房贷款创纪录大增,因何而起?

  房贷与楼市同步放量

  今年上半年,尤其是3月份以来上海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增长,是与楼市成交量增长同步的。据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1至6月份,上海新建住宅销售面积是1443.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34.8%;二手房买卖登记面积为1062.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3%。

  从结构上进一步分析,今年上海楼市先由低端市场启动,然后中端改善型市场跟进,最近高端市场也开始复苏。年初,市场需求以刚性需求、改善性自住需求为主,4月中下旬以来,投资性购房有所抬头。主要表现在由外省市、境外人士购买的高价位住宅交易量明显增加。

  个人住房贷款在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印证了近几个月来尤其是6月份楼市投资性需求的增长态势。据上海银监局的统计数据,在上半年的个人住房贷款结构中,外地人士住房贷款从一季度减少5.1亿元变为二季度增加92.1亿元。

  投资性需求带动高端住宅市场启动,加速了楼市的“价量齐升”。从上海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水平看,1月份微幅下降0.1%,2、3月份持平,4至6月连续小幅上涨,涨幅分别为0.1%、0.5%和1%,上半年累计环比上涨1.5%。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水平看,1、2月份连续小幅下降0.2%,3至6月连续小幅上涨,涨幅分别为0.8%、0.5%、0.8%和1.3%,上半年累计环比上涨3%。

  通胀预期助推房贷增加

  全国信贷规模扩张致使市场流动性充裕。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不排除部分投放于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楼市和股市,推高了房价,也推高了股价。而流动性的充裕让人们产生了通胀预期,这个预期也体现在楼市场中。

  通货膨胀预期一旦形成,人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投资产品,让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投资不动产成了部分投资客的最佳选择。用贷款买房来对赌通胀来临,也成为房贷猛增的一大可能因素。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我国今年不会出现通胀,真正应担心的还是通缩。他认为,当前有两个因素会遏制通胀出现:一是产能过剩会有效阻止通胀的出现,全年物价水平还会保持在低位;二是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根据失业率和通胀率成负相关关系来判断,通胀不会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现。

  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

  房贷一直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在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自然更加看重这块业务的发展。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认为,中国利率已高于国际市场,不能再提高了,所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未来可能要动用的手段,也是低成本冻结流动性的最好手段。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并不是货币政策的转向标志。鲁政委也预计,宏观调控基调年内不会发生改变,只会在信贷调控等方面做出微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楼市出现过热迹象,应当如何防范和适度降温?上海银监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在沪各银行严格执行今年5月出台的二套房贷款政策,有效防范“假按揭”、“假首付”和“假房价”现象的发生,在坚持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自住住房贷款需求的同时,要严格遵守第二套房贷的有关政策不动摇,不得以征信系统未联网、异地购房难调查等为由放弃“二套房贷”政策约束,不得自行解释“二套房贷”认定标准,不得以任何手段变相降低首付款的比例成数。

【编辑:朱鹏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