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目前中国信用卡信贷风险总体看来不高、信用卡业务坏账率尚属可控,就“马大哈”,就对隐性的危机掉以轻心。银监会这次《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诚如有的专家所说——“来得太晚了!”但规范总比不规范强。至于一纸文书究竟能带来多少实效,要看金融机构是否能从严自律动真格了
近日,中国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印象中,关于信用卡的类似的规范要求已发布过多次,此次再发,是否另有深意?
细细一读,发现以往界定模糊的信用卡销售环节,现在重新作了规范。比如,以往没有明确界定18岁以下学生能否申请信用卡,如今明确规定,除附属卡外,银行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给已满18周岁但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卡,须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
同时规定,银行对经查在他行已有信用卡授信,但客户个人偿还能力与各行累计授信额度存在较大差距的申请人,应严格控制发卡。
银监会还首次强调,对于信用卡的销售者,银行应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激励机制,严禁对营销人员实施单一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对发卡流程各环节的严控,反映了银监会对当下信用卡不良贷款的担忧。
爆炸式扩张易诱发持卡人无节制消费冲动,导致银行坏账风险急剧积聚
信用卡消费在中国的时兴虽是近十年的事,但发展势头之猛令人瞠目结舌。数据显示,中国信用卡年发卡量2003年为300万张,到2007年,已快速增长到4300万张,平均每年翻一番。2008年6月底,信用卡总量更惊人地跳升至1.3亿张,同比增长83.6%;信用卡信贷总额6931.73亿元,同比增长68.4%。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蔓延之际,进入2009年,发卡速度也并未减缓,至一季度末,发卡量已逾1.5亿张,信用卡逾期6个月未偿信贷总额49.70亿元,同比增加133.1%。
信用消费对于提振内需、释放潜在的消费能量,具有刺激作用,但短时间里爆炸式的扩张,却很容易诱发持卡人无节制的消费冲动,导致银行坏账风险急剧积聚。媒体最近报道,深圳一女子因为债务缠身,冒用家人、朋友、同事的身份办了70多张信用卡,透支几十万元,把好端端一个家庭弄得支离破碎。这或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打量我们周围,80后、90后的年轻人中,袋揣大把信用卡盲目消费,以致沦为入不敷出、以卡养卡、个人及家庭财务陷入恶性循环的“卡奴”的,已不在少数。信用卡逾期未偿金额,相当部分正是“卡奴”们无力还贷造成的。
明知所谓的“月光族”或大学生信贷偿还能力差,银行仍然刻意向这一群体兜销信用卡,据说是为了“跑马圈地”抢占市场。由于信用卡产业发展初始阶段的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中国内地一家银行发卡少于300万张很难盈利,为了尽快拓展业务,就不惜手段变着花样拉人办卡。
营销人员及外包发卡公司是发卡越多提成越多,往往不计后果一发了之,根本不顾这么做可能给银行日后带来危机隐患,甚至对一些分明缺乏资信和还款能力的申请人,也不作尽职调查,照发不误。街头路边滥发信用卡的场景几成常态,什么身份证件、收入状况、信用记录等,全凭申请人张嘴自说,且根本不用任何担保。难怪央行已在相关报告中提醒金融机构,“在大力推进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警惕信用卡逾期未偿金额持续上升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美国信用卡危机是否会引发第二波金融海啸,正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作为一种现代消费模式,信用卡是个好东西,但又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时候,只要使用过度过滥过量,信用卡就可能异化为扰乱金融安全的破坏性力量。当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政府采用近乎强制的手段推行信用卡,一度助推本国经济复苏,但由于操控失度,最终导致大面积的信用卡危机,许多人多卡连环透支,造成信用市场混乱,信用卡公司因坏账率高企而纷纷倒闭破产。美国目前有1.73亿信用卡用户,共持有约15亿张信用卡,人均持卡量超过8张,每个家庭平均负债1.2万美元,整个美国金融系统的信用卡贷款余额高达约1万亿美元。在全美失业率向两位数演变,信用卡坏账率不断上升的今天,信用卡危机是否会引发美国继次贷危机后的第二波金融海啸,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日本悬疑小说《杀人信用卡》的作者宫部美雪认为,信用卡是一列诱人搭乘的火车,旅客陆续上车,却不知最后的目的地是地狱。她警告人们:信用卡借贷是银行给希望轻松达成梦想的人设下的经济陷阱,这种陷阱,最终也会祸及银行和国家。
我们大概不至于对信用卡的前景如此悲观。但也不能因为目前中国信用卡信贷风险总体看来不高、信用卡业务坏账率尚属可控,就“马大哈”,就对隐性的危机掉以轻心。万事只有立足最坏打算,才能争取较好的结果。银监会的这次“通知”,诚如有的专家所说——“来得太晚了!”但规范总比不规范强。至于一纸文书究竟能带来多少实效,要看金融机构是否能从严自律动真格了。(潘益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