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金融危机的蔓延为早有争议的国企高管薪酬火上浇油;
过去三年,央企1500多名高管的总薪酬每年增长4500万元,利润每年则狂飙1500亿元;
过去三十年,国资经营管理经历了多轮手术,并都在公司结构中留下了痕迹,国企薪酬关系错综复杂。
高管薪酬问题屡屡成为国企改革道路上的“堵点”,现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直言“很为难”,而李荣融心目中薪酬体系的理想状态,就是“逐步交给董事会来管”,“因为国资委有股东代表在里面,我可以指导你,我把引导的方向告诉你。 ”
1500亿难消舆论质疑
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管限薪运动似乎已在酝酿之中。
进入2009年,国企降薪的消息从各地传来。河北国企领导带头降薪超过20%;上汽集团等9家沪上大型国有企业高层带头减薪,最高降幅达到40%;吉林省披露,吉林国企老总年薪48万封顶,属全国最低……
而2月份财政部向有关单位印发征求意见稿,规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税前收入280万元人民币之后,舆论的期望再度升温。人们渴望看到中国版“限薪令”的登场。
近年来,国企高管薪酬市场化程度不足,薪酬、福利科目复杂,内部层级差距不合理等现象让国企高管年薪制度备受争议。尽管李荣融表示,在过去三年里,央企1500多名高管的总薪酬每年增长4500万元左右,却换来了每年1500亿元的利润增长,“目前的国企高管薪酬是适当的。”然而,这一系列数字却似乎难以打动舆论。这1500亿有多少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国企高管又有多少通过了市场与股东的考验?人们总是心存疑惑。
垄断性国企成众矢之的
垄断性国企的薪酬体系从来都是众矢之的。因为2008年1200万元的高薪,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幸亏傅成玉是“有备而来”,一方面他的薪酬早就经过了国务院监事会监管和审计署审计;另一方面,从2001年上市的第一天开始,中海油所有高管层成员就把董事会批准的收入捐给了母公司,因而成了“名义收入”。
实际上,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型央企的高管年薪为80-100万,与民营企业相比,并不算“天价”。即便少数几家去年盈利大降薪酬反升的央企,其涨薪也多是给员工加了薪水,高管还是响应了国资委号召的——此前李荣融公开呼吁,央企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业绩降薪酬降,为职工作出表率。
按有关专家的说法,“垄断企业薪酬体系的弊端,在于企业按照自己的节奏调薪,按照自己的资源确定薪酬水平,而这些资源具有"垄断"性质,这就导致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失衡,加上付薪的依据不明确,所以才经常招致社会的不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