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经济数据之间出现了背离——投资的高速增长与进出口加速下滑的背离,工业增加值上升与发电量下降的背离,工业增速上升与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背离;名义消费增速放缓与实际消费增速上升的背离,以及房地产销售增长与新开工房地产投资项目低迷增长的背离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对比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笔者认为,过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减弱,复苏的道路会是曲折的。
短期内,出口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会显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遭到重创,出口大幅萎缩,而中国的出口部门快速扩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逆转为负作用。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国际市场方面,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内的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发达经济体的负债消费模式不可持续,正处于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中,国际市场即使恢复也难以回到以前的高点。中国出口企业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削弱,需要重新塑造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已经走到尽头,迫切需要升级转型。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出口持续大幅下滑,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出口企业成功转型之前,中国的出口难以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出口企业的转型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房地产业不宜继续充当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近两年来,房地产业的泡沫化日益严重,其隐含的风险凸显。虽然房地产市场自身具有继续冲高的冲动,但是任其发展将可能导致泡沫崩溃,危及整个国民经济。一方面,鉴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其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期间收入水平的下降和收入预期的黯淡,交易量难以持续。因此笔者认为,不宜继续将推动房地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近期,房地产销售量的增长和新开工项目的低迷,预示了房地产业的增长动力正在衰竭,且风险在上升。
近几个月来,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与发电量和进出口下滑并存的现象。这一现象与过往的经验不一致。目前给出的合理解释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只是表现在账面上,即被统计为投资,实际投资并没有发生。笔者认为,不应将这一现象归咎于统计部门的工作疏忽或统计方法的固有缺陷,而应将其视为市场主体规避市场风险的合理选择。典型的例子如,虽然最近出台的政策降低了房地产投资的资本金门槛,但是新开工项目并没有相应地增加。显然,房地产投资主体更加了解市场,他们作出的理性选择是加快销售库存,而不是上马新项目。
从近期的数据看,出口下滑的势头没有得到遏制,名义消费增速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任务似乎将主要由投资部门承担。但是,相互背离的数据显示,市场主体对风险作出了反应,实际投资并没有快速增长。笔者认为由此进一步推测,中国经济将呈现W形复苏,复苏的道路会是曲折的。(作者赵中伟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博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