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加强监管防范新一波热钱涌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建议加强监管防范新一波热钱涌来
2009年06月15日 07: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外汇管理新规频出,规范和引导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金有序流动,有效地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分析人士指出,需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防范热钱再次来袭造成的风险。

  面临资本流入压力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近日表示,目前我国面临资本流入的压力。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明显放缓,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资金流入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特别是前五个月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走势,资金流入下降比流出要快,国际收支失衡状态有所改善。但进入5月份以来,情况发生新的变化,全球资本流动再一次进入比较活跃的时期。

  实际上早在3月份,资本涌入压力已初见端倪。2009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新增416亿美元,当月顺差和FDI之和为269亿美元,两者相差147亿美元。无法解释的外汇储备增长可能意味着热钱又卷土重来。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表示,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都处在扩张状态下,这些扩张的资金很可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境外资金流向在下半年可能出现逆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表示,从长期看美元贬值不可避免,届时逐利资本将重新涌入新兴市场国家。

  此外,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和国内资产价格上扬,构成了吸引跨国资本进入的主要因素。

  不过王小奕表示,我国外汇资金流入还是以经常项目为主,贸易占绝大部分比重,国际收支结构相对稳定,资金流出从去年下半年有所加快,但规模并不大,也没有出现大量的资本外逃,国际收支情况总体安全。他表示,从当前国际形势看,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收支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一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目前仍陷于衰退,新兴国家的增长也在放缓,国际贸易投资外汇环境持续恶化;另一方面,国际收支顺差失衡的情况并没有改变,中国还面临着资本流入的压力。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我国防范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保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宏观调控,需采取措施,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落实“均衡管理、严进慎出”的管理方针。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此前阐述了今年加强资本流动监管的几项重点:要防范套利投机资金通过贸易、商业信用等渠道进行跨境转移,要加强和改善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活动与实际贸易行为的真实性和一致性的核验,大力加强对短期外债的控制和管理,重点是完善贸易收结汇和贸易信贷管理。

  分析人士表示,外汇监管还应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发挥利率、税率的调节作用,减少对行政手段的过度依赖。价格调节可以改善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并且有利于培育市场的风险意识,防止价格过于僵化导致的道德风险,以及单边预期、单边投机行为。

  专家建议,可考虑在适当时候引入短期外债无息准备金制度,通过资金成本调节手段,抑制短期外债流入。

  此外,坚持均衡管理重要的一点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拓宽资本流出的渠道。分析人士指出,开放资本流出不仅要考虑外汇供求,还要考虑到资本流动形势逆转以后,流出渠道是否可控。

  近期出台的外汇管理政策

  -资料链接

  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允许中资银行开立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同时,简化了开户审核手续,放宽了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与境外之间往来的限制。

  5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将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的审批权限从总局下放至分局。这些业务包括资本金账户异地开户、境内机构对外提供担保、个人财产对外转移以及证券项下部分市场退出类等十项。根据该通知,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申请不涉及调整经营范围的《证券业务外汇经营许可证》的更换、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终止外汇业务,由所在地分局负责审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设立的开放式中国基金,其每月净申购或净赎回金额超过等值5000万美元的,由托管人所在地分局负责审批。

  5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境内机构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或实物、无形资产及经外汇局核准的其他外汇资产来源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也可留存境外用于其境外直接投资。外汇局将对境内机构境外投资资金汇出的管理由以往的核准制调整为登记制。

  6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放松对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限制。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均可对外放款,但境外放款额度不得超过放款人所有者权益的30%。(记者 卢铮)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