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形势述评:认清风险 加快“走出去”步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商务形势述评:认清风险 加快“走出去”步伐
2009年05月18日 1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8日电 中国商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商务形势述评文章《抓住机遇 认清风险 加快“走出去”步伐》。文章称,今年以来,中国的“走出去”业务发展平稳,尤其是对外承包工程,虽然金融危机导致形势严峻复杂,该业务仍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活动中一个亮点。

  文章全文如下:

  抓住机遇 认清风险 加快“走出去”步伐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

  一、我国“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我国的“走出去”业务发展平稳,尤其是对外承包工程,虽然金融危机导致形势严峻复杂,该业务仍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新签大项目数量持续增多,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活动中一个亮点。

  从今年第1季度的统计来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在亚洲实现营业额6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51.5%;在非洲实现43.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占34.8%。同时新签合同额335.5亿美元,同比增长57.5%,比完成营业额增加幅度高出25个百分点,标示着对外承包工程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其中,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新签项目达101个,合计273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1.4%。

  同期,对外投资和对外劳务合作也有所发展,今年第1季度,我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44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8%,中国企业参与境外并购案例增多;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1季度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5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0.22万人。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劳务合作在外人数有所减少,但随着对外承包工程的快速增长,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劳务有望保持增加态势。

  二、当前加快实施“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虽然这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较大影响,但总体说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挑战主要来自于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市场风险增加,劳务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等方面,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较好,拥有充足外汇储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跨国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对外投资合作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我国企业“走出去”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境外投资并购优质企业、资产的机会增多,投资成本降低,交易条件改善。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成本优势明显,传统市场仍有潜力可挖,受冲击较小的新兴经济体将加大项目建设投资,一些国家希望我国提供多元化融资,进入新的、高端的承包劳务市场机遇增多。

  三、不失时机地加快“走出去”步伐

  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有实力的企业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做贡献。以对外承包工程为例,它作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带动了大量国产设备、材料、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促进了国内建筑、制造、运输、金融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据初步统计,2008年,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带动了300多亿美元的国产设备出口和20万人次外派劳务,我在境外设立的中资企业也实现进出口1300亿美元。

  其次,可与一些国家加强合作,共渡难关,如通过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引导和带动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原产地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当地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促进当地经济更快发展,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

  第三,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研究发现,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在其经济起飞阶段,都曾经历了以贸易为主的商品输出向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再进一步发展到以投资带动贸易的发展阶段,并通过对外投资等资本输出,很好地解决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占全球对外资产总量的5%,只相当于日本的1/4、德国的1/10和美国的1/20。2007年我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额之比为4.42:1,2008年上升为1.77:1,虽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的数字(2007年1:1.354)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快“走出去”步伐,输出中国资本,有利于缓解贸易顺差,促进国际收支总体平衡。

  第四,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业、通讯、电力、交通设备制造业通过承包、援外实施国际项目,实现了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极大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我国纺织、轻工、家电等传统优势行业,通过境外加工贸易、经贸合作区等方式“走出去”,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外促内,才能更好地实现内需为主和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

  因此,企业在注重风险防范的同时,应树立信心,着眼长远,适应形势变化,立足自身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加强银企合作,创新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开展跨国并购和带资承包;有条件的企业可突出主业,突出实业,适当加快对外投资步伐,适时并购拥有核心技术、品牌、营销网络或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企业;要更加注重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加快境外承包劳务市场布局,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巩固亚非传统市场。

  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

  为鼓励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去”,今年以来商务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为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体制,商务部发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下放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权限,简化核准手续,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该办法已于5月1日起顺利施行。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已形成了“商务部宏观管理、各部门协调配合、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行业组织和境外中资商会、驻外使馆一线监督、政府间共同管理”的对外投资合作管理框架,商务部在2008年出台《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后,还在抓紧制定《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和《对外投资合作条例》两个法规,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

  第二,制定支持和促进政策,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财税、金融保险和外汇、出入境等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方便了企业“走出去”,降低了企业“走出去”的风险。

  第三,提供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一是信息服务。商务部陆续推出了《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和首批20个国家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分国别地介绍相关国家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从法律、风土人情到一些具体的重点合作领域。3月商务部正式开通了“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实时向公众提供更加权威和专业的信息服务,包括政策措施、统计数据、调研报告、项目信息等。企业不仅可以在线办理相关业务,而且可以上网获取相关信息。二是人才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商务部委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对我国的跨国经营人才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之上,今年3月底,商务部编写出版了《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系列教材》,为规范培训和把培训长期化打下了基础。三是维护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商务部跟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的机制,签订了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一些国家正在商签自由贸易区协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加强互利合作签订了政府间的协定。这些机制和协定为企业“走出去”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服务。商务部正在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完善了境外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建立了全国外派劳务援助机构,已经妥善处理了多起境外突发事件。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