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世界杯 谁是大赢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南非世界杯 谁是大赢家
2010年06月17日 13:27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是一届星光十足的世界杯,同样,这也是一场商业的盛宴。在这场盛宴中,不仅有国际足联和南非世界杯组委会的身影,有阿迪达斯、麦当劳等知名品牌的身影,更闪现着中国企业的身影,以及不能再熟悉的“中国制造”的身影

  南非或亏钱

  也许在普通人眼中,南非世界杯将给南非带来莫大的收益。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因为姑且不论收益,南非世界杯的成本本就已经很高。据悉,南非世界杯组委会为世界杯投入了高达35亿美元,是历届世界杯之最。而这已经远远超过预期,据说南非不少地方政府已经负债累累。

  基于此,目前已经有分析人士认为,南非在此次世界杯的收益将很可能为负数。瑞士联合银行甚至为世界杯专门发表了一份长达32页的报告,其中指出,南非承办世界杯必须承担全部开支,但收益却非常有限。更让南非头疼的还有工人罢工和外国游客锐减。据了解,本届世界杯国外游客预计将不到100万人次。

  那最大的收益者是谁?或许是国际足联。作为世界足球的最高管理机构,国际足联通过电视版权等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收入。数据显示,在2009年,国际足联的利润达到1.96亿美元左右,并拥有近10亿美元的财政储备。难怪有体育媒体说,国际足联实际上更像“公司董事会”。

  有政治人士分析指出,南非世界杯展现的除了足球本身的影响力之外,人们对其更大的期望其实是带动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经济的腾飞,但在全球经济尚未摆脱萧条的大背景下,世界杯能否给南非和非洲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还是一个疑问。

  中国在赚钱

  在世人看来,南非世界杯缺少中国男足身影是件“莫大的憾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元素在本届世界杯的缺席。

  南非世界杯上“中国制造”的身影无处不在。瓦瓦祖拉,这个非洲球迷爱不释手、但为不少球星所烦恼、甚至已在飞机上禁止吹奏的独特乐器,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由中国生产。

  光吹的还不够,梅西、卡卡、鲁尼和德罗巴等球星们踢的更是“中国制造”。据悉,本届世界杯饱受争议的用球“普天同庆”(事实上,这个好听的名字也是中国人自己取的)由中国江西一家公司制作,据说共生产了1200万个比赛及商业指定用球。

  当然,更大的惊喜也来自于中国赞助商跻身世界杯这样的大舞台。记者看到,每场世界杯的比赛,球迷们都能看到亲切的汉字——中国英利和哈尔滨啤酒。他们都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也是80年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企业的名字。而中国英利这个之前很少为国人所熟知的品牌现在也成为国人及诸多国外人士谈论的焦点。

  “这一方面显示出中国企业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这种实力和竞争力又需要通过平台展现出来,而世界杯就是非常合理合适的平台。”东南大学法学院张马林教授告诉记者,“这将进一步推广企业自身乃至整个中国的形象,同时,这种国际化的操作手段或也将为中国其他企业所借鉴。”

  看世界杯 保险不可少(延伸阅读)

  - 本报记者 夏璟璟 发自上海

  随着世界杯的火热进行,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正打算赴南非,亲身感受一下这份火热。但据记者了解,此次世界杯主办国南非的安全环境不尽如人意,在6月7日尼日利亚和朝鲜队进行的热身赛上,就曾爆发了球迷群体踩踏事件,结果导致20多人受伤。

  而据报道,最近一周,已有多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记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遭抢。此次世界杯,预计将有约40多万球迷涌向南非,这对当地的社会治安及安保措施也是重大的考验。这些风险一旦发生,不但会给球迷朋友造成身、心的伤害,更会带来经济上的沉重损失。如何能让中国球迷安全看球,成了不少人关心的问题。鉴于此,相关保险专家建议,赴南非观看世界杯,应该购买相应的保险,以防万一。

  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林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球迷是跟团出游,旅行社都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但该保险的保障项目相对有限。“所以,建议准备去南非观看球赛的朋友,出发前要针对旅行目的地和参加活动的特点充分考虑各种风险。一份保障全面的旅行意外险可以帮助大家更轻松地享受这次足球盛宴。” 

  保险专家指出,在选择该类保险时,消费者一般应选择有强大国际保险网络的保险公司投保。

  此外,林唯特别提醒,如果球迷在南非观战的时候,一旦发生意外,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冷静思考及处理。球迷在出国观赛前要给家人或朋友留下一份出行及观赛日程;旅行期间要与亲友保持联络畅通。在护照上要详细写明家人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在打点行李的时候,记得要将旅行保单随身携带,并将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号码存入手机。意外事故发生时,应该向有关部门(例如:交通管理部门、大使馆、公共交通工具提供机构等)索要意外事故证明。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