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催生全球资本“大挪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欧债危机催生全球资本“大挪移”
2010年05月24日 13:4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欧元剧挫、股市暴跌……伴随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势头和市场避险情绪的持续,全球资本已经在寻找新去向。一些迹象已经表明,不仅一度被市场冷落的美元资产吸引力增强,包括瑞典等在内的国家正在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美债重获青睐

  鉴于债务危机使得人们对欧元资产的偏好发生明显转变,全球投资者正不断撤离欧洲债券市场。欧洲央行最新数据显示,该区域3月份固定收益市场净流失资金为69亿欧元(约合87亿美元);而继欧元区去年流失2250亿欧元之后,今年以来投资者从该区域的年化资金“撤离”规模已经达到1050亿欧元。

  野村驻纽约外汇研究主管Jens Nordvig就在近日一份报告中写到,与过去很多年资金稳定净流入不同,欧元区债券市场已经出现资金净流出的明显趋势,这一趋势表明投资者态度的变化成为欧元走弱的主要动力。Nordvig还预计,欧元兑美元将在上半年继续下挫到1.18位置。

  而与欧洲情况相对的,则是一度因市场风险偏好情绪升温而被忽略的美债市场,正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成为较受欢迎的避险工具之一。根据美国财政部上周三公布的数据,3月份海外投资人所持美国国债金额增长3.5%。

  彭博社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加上美国经济数据为通胀预期降温,已经促使市场对美国长期国债的需求不断加大,在过去一个月中,美国10年期及以上国债的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8%,这也是全球174个债券市场指数中收益最高;此外,18家直接与美联储进行交易的一级交易商持有的美国国债也达到雷曼兄弟倒台后最高,截至5月12日的规模达到6797亿美元。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五最低触及3.1039%,为一年以来最低水平;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下跌到3.9810%,是去年10月份以来最低。今年4月初以来,美国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累计下挫约19%和15%。

  用投资机构Janney Montgomery Scott首席固定收益市场策略师Guy Lebas的话说,欧洲危机将带来长期经济影响,现在还不能排除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

  此外,投资者也将日本长期国债作为避险港湾之一。数据显示,日本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下挫至1.22%,为去年12月份以来最低,20年期国债价格也攀升到17个月最高。

  瑞典:债务危机中的“希望之星”

  而在欧洲身处水深火热的同时,新的“安全港湾”也正冉冉升起。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波罗的海经济体的“坠落”,包括瑞典在内的北欧国家值得关注。

  丹麦丹斯克银行(Danske Bank)数据显示,相比大多数西欧国家,瑞典银行业在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风险敞口少很多;截至去年底,瑞典银行业对这些国家的借贷规模约为100亿美元,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6%,丹麦的30亿美元敞口则占其经济总产出的1.2%,而冰岛和法国的比例分别高达43%和35%。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是瑞典银行业的风险敞口小,一方面则是该国是目前欧盟国家中财政预算赤字最小的国家之一,都增加了投资者信心。而今年以来,丹麦和瑞典两国的股市也是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好的。

  根据欧盟的预计,瑞典很可能在2010和2011年两个财年中成为预算赤字最小的欧盟国家,而瑞典、保加利亚和爱沙尼亚则会是今年仅有的3个达标欧盟3%赤字预算占GDP上限的国家,但这三国目前均不是欧元区国家。

  瑞典SEB银行的一位分析师Haakan Frisen公开指出,投资者正在寻找欧元区以外的投资地,而瑞典、丹麦等国就是选择之一,主要因为这些国家财政状况稳健,经济产业结构较容易从全球复苏中获利,且对美国和亚洲的敞口较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会促使人们关注能够成为安全港和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市场会追捧低债务、高增长以及增长稳定的经济体,主要是亚洲经济体。”渣打银行在最新全球聚焦报告中写道。

  渣打还认为,强劲的基本面和充沛的流动性给予亚洲信贷市场和亚洲货币以支撑,尤其是在美元见顶、欧元状况改善、风险偏好上升以及利率预期转变的情况下。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