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务部长骆家辉15日访华 为中美经贸合作探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美商务部长骆家辉15日访华 为中美经贸合作探路
2010年05月14日 14:0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5月15日将率庞大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作为奥巴马执政后第一个由内阁部长率领的贸易代表团,美国政府希望以此推动美中双方在清洁能源等众多领域内的合作。

  清洁能源成合作重点

  按照目前的行程安排,骆家辉及其代表团在中国将造访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多个城市。与之前多是官员相随不同,这次同行的还有24家美国企业的高管,包括美国通用电气、波音、杜邦和杜克能源等公司负责人。清洁能源合作是他们这次中国之行的重点,其实也是未来中美合作的一个重点。

  美国要抓住的是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巨大商机。骆家辉12日表示,全球能源领域市场总额达6万亿美元,绿色能源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而美国在这方面拥有领先的技术。

  骆家辉亲自出马推销美国清洁能源技术,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落实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出口倡议”战略。按照奥巴马这一战略,在未来五年内,美国出口额要翻一番,并为美国创造两百万个就业岗位。在金融危机导致各国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出口最大的指望无疑就是中国。

  虽然遭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美经贸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前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中美加强经贸合作,尤其是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将有利于推动中美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骆家辉说,美中在清洁能源领域深化合作,将取得多方共赢的结果,既能给美国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和就业机会,也有助于中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贸易摩擦仍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前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以及此后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历来是对话的重要成果之一。骆家辉此次率贸易代表团访华,也有为即将在本月下旬召开的第二次战略与经济对话营造氛围的考虑。

  但中美显然也在多个方面存在分歧。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推动“国家出口倡议”战略的同时,频繁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限制措施。在2009年美对华发起的10起反补贴案中,有6起涉及钢铁及钢铁制成品,涉案金额超过40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美钢铁类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另外,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感到警惕的是,美国推行“国家出口倡议”战略的一大法宝可能就是美元贬值。尽管骆家辉此前反复强调,美国促进出口不会实行保护主义,不会限制进口,也没有美元贬值的秘密计划。

  但从过去的经验看,美国出口翻番的最快周期是七年,当时是在上世纪80年代。而美国出口能够翻番有两大因素,一是外部世界经济繁荣,二是美元持续贬值。

  从目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看,基于互利共赢的目的,中美将在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但同时,贸易摩擦事件仍将不断发生,尤其是美国频繁对中国实施贸易限制措施的趋势不会有较大改观。

  缩小逆差需实际行动

  美国政府频繁对“中国制造”实行贸易限制措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的美对华巨额贸易赤字。也正是以此为借口,一些美国政客和经济学家对人民币汇率频繁指责,认为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以此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在即将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外界普遍认为,中美将就各自关心的货币和汇率政策问题进行商讨。

  在中美贸易中,中方确实存在顺差,但必须指出的是,中方的顺差规模在逐步缩小,而且在中美服务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逆差,且逆差规模在不断扩大。从过去人民币升值的结果看,中国对美贸易存在顺差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结果,提高人民币汇率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要实现中美贸易平衡,终级之道,不能依靠限制中国对美出口,而应扩大美国对华出口。骆家辉此次率领美国贸易代表团访华就是其中重要一环,通过充分发挥美国的科技优势和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双方将能找到并扩大契合点,取得共赢的结果。

  同时,美国必须在放宽出口管制政策上做出实质性努力。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3月份访美时就指出,美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是典型的冷战产物,不仅对中国不公平,也严重制约了美最具竞争力产品的对华出口,导致美国企业错失良机。

  对于中方的这一要求,骆家辉也表示了部分认同。在行前的记者会上,骆家辉表示,美国正在审核出口管制政策。他预计美方将在几个月后公布新的出口管制目录。(刘洪)

参与互动(0)
【编辑:秦欣】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