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欧元区成员国财政部长最终按下了启动希腊救助机制的按钮,总额高达1100亿欧元的救助将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安抚市场的躁动。但是,新方案也可能触发破窗效应,降低财务健康度较低国家的自我约束,增加区域整体系统风险。
市场不肯放松警惕
2日,欧元区16国财长一致同意启动希腊救助机制,在未来三年内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道为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贷款,以满足希腊的资金需求,其中欧元区国家出资总额为800亿欧元。欧元区国家第一年将为希腊提供的300亿欧元已绰绰有余。
虽然眼下看来希腊的压力在于按时足额清偿19日到期的85亿欧元外债,但是市场并没有放松警惕。
此前,各界普遍预计针对希腊的资金支持额度在450亿欧元左右,而此次宣布的总金额却翻倍还有余。随着这一资金额度的陡然增加,再加上此前一再坚称要“自扫门前雪”的希腊最终转变态度向外求救,市场投资者难免猜疑:希腊债务压力究竟有多重?是否还有其他欧洲国家也“岌岌可危”?
上述救助消息宣布后,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处在约9.46%的高水平,显示出市场依然对希腊外部融资要求有很高的风险溢价。
救助计划并非定论
作为获救条件,希腊政府需要在未来三年采取更加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并实施结构性改革,包括在未来三年内削减财政预算300亿欧元,保证到2014年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13.6%降到欧盟允许的3%上限以内。
因此,希腊政府将启动税收、薪酬、养老等一系列财税福利制度改革,为未来的债务偿付提供现金流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
但新方案可能使希腊的高福利政策短期内难以为继,如此力度的“节衣缩食”能否获得民众支持还很难说。希腊已经出现多起公职人员游行示威事件,如果引发社会动荡或者政府更迭等情况,希腊债务问题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此外,虽然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和实力最强国家——德国3日已经批准向希腊提供大约224亿欧元的紧急救助法案,但法国和德国能否形成合力,也格外受外界关注。
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虽然希腊债务危机起因于希腊自身,但是其所暴露出的欧元区深层次体制缺陷如不根除,类似的危机可能再次上演。
财政赤字常年超标、经济问题积弊已久,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其总爆发。分析认为,这与欧元区的“先天性”缺陷密不可分。由于只统一了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财政政策,欧元区诞生伊始就是个“跛脚鸭”。在财政政策方面,成员国大权在握,欧元区得以钳制它们的惟一工具就是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虽然公约为欧元区国家规定了明确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上限,但欧盟委员会在执行过程中却只有建议和警告的份,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因为缺乏一套有效的应对机制,欧元区国家在救助希腊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内部不团结和反应迟钝,是造成危机不断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评论指出,如果当初欧元区国家果断采取行动,哪怕一张“空头支票”也足以让投资者安心,让投机者却步。人们有理由担心,即便希腊债务危机得到解决,如果下一个“希腊”出现,欧元区是否仍要经历数月讨价还价才能拿出一套救助方案。
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外人”共同救助希腊,这在欧洲也颇具争议。有财经分析人士甚至视之为欧元区“无能”的明证,认为对欧元国际地位提升“将是一个长期的创伤”。如何绕开欧盟条约所谓的“不救助”条款,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对于重塑外界对欧元区信心已经不可或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