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和世行认为世界经济复苏超预期但难轻言乐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IMF和世行认为世界经济复苏超预期但难轻言乐观
2010年04月23日 13:28 来源:国际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将于24日至25日在华盛顿举行春季会议,180多个国家的财长、央行行长和经济专家将针对全球经济重大问题和发展大计密切磋商。在会议召开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和世界银行行长分别于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顾了2009年全球经济复苏情况并预测了2010年的经济走势,指出世界经济复苏情况好于预期,但不可轻言乐观。

  经济复苏有赖各国协同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经济在2009年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复苏步伐比预期的要快。“我们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增长4.2%,这比我们半年前的预期要高。”

  此前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今年的增长率为4.2%,2011年增长率为4.3%。此次预测比该组织今年1月份的预测数据高出0.3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春季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幅为1.9%。

  斯特劳斯-卡恩表示,经济复苏的良好态势有赖于各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协同合作。“全球层面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多边主义和各国政策的协调合作显然是危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保持复苏势头要加强金融管理监督

  但是斯特劳斯-卡恩指出,就此对经济复苏表示乐观还为时过早。他警告说,“当今世界仍然充满危险”。“这个世界仍然处于危险境地。我不认为危机已经结束了,我们可以轻装前进了。尽管复苏的强度和速度比预期要好,但依然脆弱,主要因为复苏的程度并不平衡。在发达经济体,一些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还有一些国家失业率还在不断攀升。同时,个人消费需求仍然疲软,金融领域依然问题重重。就新兴经济体而言,最大的担忧是资金流入,巨额的资金流入可能带来资产泡沫的风险以及与此相关的威胁。”

  斯特劳斯-卡恩指出,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复苏,当前要务是保持稳定的复苏势头,为此应加快金融领域改革。“现在目标是保持复苏的不断增长。为此,金融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各国今年内在三个关键领域达成共识。一是关于资本和资本流动的规则;二是应对系统风险的工具;三是跨国界的合作框架。我们认为目前在(金融体系)管理方面的改革进展良好、比较迅速,现在重点应该放在监督上,这是最重要的。即便有再好的管理体系,如果缺乏监督,照样于事无补。”

  发展中国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多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负责人都表示,金融危机和随后的复苏过程不仅带来各国和国家间金融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加速了这两个国际组织本身的不断改革,尤其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当天表示,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版图已不同以往,国际组织的改革必须随之展开。

  佐利克说:“我们身处一个全新的、飞速发展的多极化世界经济版图中。经济和政治构架不断变化,我们要么随之变化,要么固步自封。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复苏中需求的主要来源,再假以时日,他们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多极。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新的现实,并适应它。”

  佐利克说,在改革背景下,世行186个成员将在春季会议期间讨论关于世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议题,其中之一是履行增加发展中国家投票权比例的承诺。“在2008年第一阶段改革之后,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比例为44%。在匹兹堡的G20峰会和伊斯坦布尔发展委员会会议上,世行的股东同意将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比例增加到至少47%。我们必须履行这一承诺。”

  佐利克还说,世行成员还将讨论世界银行的“后危机时代”战略,来助推全球的经济复苏。“这一战略主要涉及5个领域:帮助贫困和弱势人群,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创造发展机会,特别是通过对基础设施和农业的投资;推动全球应对威胁的共同行动,比如气候变化;加强世行的执行力、反对腐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到有所准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负责人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呈明朗之势,但决不可掉以轻心,只有稳扎稳打,才能使上升势头保持下去。(驻美国记者 王姗姗)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