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和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将分别于3月15日和16日在布鲁塞尔召开月度例会。此前欧盟给希腊下达的整顿财政一个月限期已满,希腊债务危机如何求解将是此次会议关注的重点。
会上,希腊将为自己削减赤字的努力接受其他成员国财长们的“拷问”。消息人士披露,这次会议有望出台一份救助希腊的方案,并考虑采取措施打击希腊债务危机背后的投机行为。
一问希腊措施是否到位
在上个月的例会上,欧元区和欧盟财长向希腊发出了为期一个月的“最后通牒”,要求希腊政府在3月15日前提交报告,说明已采取的措施在削减赤字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交由本次会议审议,如果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将强迫希腊政府接受附加措施。
欧盟认为,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之道是希腊拿出切实行动,保证实现削减赤字的既定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市场信心,避免危机蔓延进而威胁到整个欧元区的稳定。虽然欧盟给了希腊一个月期限证明,但实际上欧盟的潜台词很明确——希腊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才能有效削减赤字。
希腊政府今年1月出台了一份财政紧缩方案,并得到欧盟委员会的认可,但市场却不买账,有关债台高筑的希腊政府可能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担忧丝毫没有减轻。迫于欧盟压力,希腊政府3月3日主动出台了一系列紧缩财政的新措施,预计增收节支48亿欧元。新措施得到积极回应,希腊政府紧随其后发行的50亿欧元国债获得超额认购。
分析人士预计,继希腊出台新措施后,欧盟应该不会再提苛刻要求,但希腊眼下的真正难题是这些措施能否执行下去。一方面,在复苏尚且脆弱的情况下,为了削减赤字大力紧缩财政只怕会使希腊经济继续深陷衰退泥沼,不利于巩固财政。另一方面,继希腊政府出台新措施后,其国内罢工抗议活动日趋激烈。社会不满情绪的加剧对于希腊政府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二问如何出手拯救希腊
此次财长会前,各路媒体纷纷披露,一份救助希腊的方案有望在会上最后敲定。根据普遍的说法,欧元区国家将以协调的方式在双边基础上为希腊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从而在希腊陷入融资困难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下为其提供紧急救助,预计总规模在250亿欧元,接近希腊今年年内应偿还债务的一半。
截至今年底,希腊共需偿还500多亿欧元到期债务,而接下来的两个月就有200多亿欧元债务到期。
希腊政府一直主张,除了自己要采取措施削减赤字以挽回市场信心外,欧盟也应当提供某种帮助,以遏制市场投机行为,保证希腊能够继续按照合理的利率从金融市场上借款。
有欧盟官员表示,即便欧盟出台救助希腊方案,也并不意味着各国真的需要掏钱,其实这套方案更重要的是为希腊“撑腰”,让投资者相信希腊不会出现债务违约。希腊政府也一再强调,并不需要资金支持。
对此,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乔纳森·托德则表示,欧盟委员会随时准备在必要情况下采取行动,技术性工作仍在进行,还没结束,除此以外都是猜测。上周,欧盟委员会还证实,正与欧元区国家商讨成立一个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欧洲货币基金,用于今后应对类似的成员国债务危机,并加强对成员国经济政策的监督和协调。如果得以成行,这将是欧元区有史以来意义最重大的一次改革,但成立欧洲货币基金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因此并不能解决希腊的燃眉之急。
三问打击幕后投机行为
围绕希腊债务危机,欧盟近来将矛头对准了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此次财长会将向希腊债务危机背后的投机行为发起挑战。
希腊政府一直呼吁欧盟出手遏止投机行为,并认为正是这些投机行为放大了希腊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导致希腊政府不得不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最近一段时间,欧盟领导人频频向发希腊债务危机“财”的投机者发出警告,打击投机已是箭在弦上。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9日说,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禁止纯投机性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交易。这种相当于债券违约保险的金融衍生品被认为是投机者恶意炒作的主要工具。
财长会前,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奇、卢森堡首相容克和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联合致信巴罗佐,呼吁欧盟委员会尽快对金融衍生品投机性交易,特别是CDS投机性交易发起调查,并考虑出台限制性措施。
除了严打CDS投机,欧盟财长们还将面临另外一道监管难题,那就是在大西洋两岸引起纷争的对冲基金立法。
作为金融危机后的重要改革举措,欧盟委员会去年4月出台立法建议,首次将对冲基金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并对在非欧盟国家设立的对冲基金进入欧盟市场作出了限制。按照日程,欧盟财长这次应予以通过,从而提交欧洲议会表决。但这部立法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日前致信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和服务的委员米歇尔·巴尼耶,声称新立法将对美国对冲基金构成歧视,影响它们在欧洲市场上开展业务。
实际上,在欧盟内部,金融大国英国也反对严管对冲基金,但法国总统萨科齐12日在与英国首相布朗会晤后表示,相信能在这次的财政会上找到欧盟内部妥协方案。
在希腊债务危机中,对冲基金再次涉嫌恶意炒作。目前,美国司法部门已就对冲基金是否借希腊债务危机联手做空欧元一事展开调查。(记者 尚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