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的“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的智库提出警告,今年第二季度将出现全球体制性危机进一步恶化的状况,主权国家债务违约和随后形成的“债务之墙”将与西方银行体系产生致命冲突。在实验室本月第42期预测报告中,该智库认为由于各国在2009年投入大量救市资金,从而使得危机暂时缓和,但并未解决危机带来的体制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今年第二季度爆发。其特征如下:主权国家处于无法还款临界状态、失业率大幅上升、大量失业而无法重新就业的人将因超期而失去社会救济、全球治理体制解体(如气候谈判陷入僵局,中美摩擦加剧,伊、以、美冲突风险增加,全球性货币战争加剧等)。
该机构早在去年初就勾勒出一幅前程黯淡的图景:国际金融危机在经历了“爆发(次贷危机)、加剧(波及整个金融体系)、冲击(危机从金融领域转向实体经济领域)和清晰(经济危机深化并导致全球衰退)”四个阶段后,从2009年年底将进入第五个更为严峻的阶段:“全球地缘政治体系解体”:表现形式为各国内部产生动荡,甚至爆发内战。其新报告则宣布这一幕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全面爆发。这一“危言耸听”的预测与这家实验室过去的所有的预测一样,引起激烈争议。
该报告称,这一危机将导致五大趋势:一是公共债务危机泡沫将崩溃,结果必然导致主权国家债务违约现象的上升;二是这些债务违约国家和已经形成的“债务之墙”将与西方银行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致命冲突;三是利率将不可避免地上升;四是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的热点突然增多;五是社会不稳定状态上升。报告认为,欧美国家政府故意向公众宣传“危机得到了控制”,或提出一些局部的改善来掩饰全局的恶化。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大肆宣扬他将“坚定不移地削减美国国债”,而实际上却再举19000亿美元国债,使美国债务达到天文数字的143000亿美元。法国也同样。同时,当局宣布失业率将“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又为多达上百万人因超过失业救济期限将要失去生活保障而头痛。报告提出,未来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因素主要为两大摩擦:欧元区与美元区、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报告还认为,如果各国继续掩饰严峻的现实,通过宣传勾勒虚幻的回升,危机将会来得更为猛烈。
从该报告来看,所有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关键,是世界金融体系对短期资金的严重短缺和各国债务远远超出了储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面临归还2005年至2007年债务的高峰期,当时世界各国认为存在着“免费的午餐”而大幅举债,到今天因利润不足(仅2%—5%、远非当年估计的10%),要归还本金的时候却资不抵债。2010年西方发达国家从家庭到企业,一直到国家,都面临巨额债务的偿还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主权国家债务违约现象的上升:从2008年的冰岛,到2009年的拉脱维亚、爱尔兰、迪拜,一直到今年的希腊,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而下一波可以预测到的则是更为严重的3个国家:日本、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一旦出现债务违约的话,将动摇整个世界金融体系,而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此提出解决方案。
“债务之墙”对于“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的专家们来说,则类似一股“海啸”冲向世界金融体系。就如同2006年次债贷款一样,今天可以预测到“债务之墙”之高,已经超出了这些国家的实际偿还能力,最终必将导致一场大危机。该报告在分析了美国目前房地产状况和经济现状后认为,美国很有可能在未来8个月中出现高达500家中等规模的银行倒闭(而2009年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也只有140家倒闭),由此不难看到这一轮危机冲击力度之大。报告认为美联储不仅低估了危机的严重性,而且美国面临中期选举,也不再可能对银行再度大幅救市,这样,中等规模的银行倒闭将很有可能再度涉及到华尔街的大投行。
这份悲观的预测再度在法国引起争议。继美国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乐观”未来学派之后,欧洲曾出现过罗马俱乐部等“悲观”未来学派。欧洲的未来学大多属于后一类。事实上,悲观派观点往往更能冲击人们的眼球。“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继承了欧洲的传统。但在今天“复苏乐观论”正在全球弥漫的时刻,悲观派的观点或许更具醒世作用,则是肯定的。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本报巴黎3月6日专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