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迪拜危机曝光以来,全球股市、以黄金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齐刷刷地停住了连涨的势头,掉头猛跌。不过来自各方的经济学家、分析师已经定调此次迪拜危机不比雷曼,只是孤立事件,不会引发第二波金融海啸,不过其对市场造成的恐慌也令各国政府意识到不能轻言“退出”政策。
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市场大跌
25日迪拜当局宣布,有“经济发动机”之称的迪拜世界公司将延期偿还近600亿美元债务,这一消息一度震动全球金融市场,亚太、欧洲、美国等全球股市争相跳水。据瑞士信贷测算,包括汇丰、渣打、巴克莱、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等在内,与迪拜世界相关联的风险敞口约有400亿美元。
该事件也给商品市场带来恐慌,投资者担忧该事件可能引发新的银行业冲击,扼杀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从周四开始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迅速降低,美元指数出现大幅上涨,并压制商品市场出现全线回落,国际油价在周五的电子盘中最低跌至72.39美元/桶,为10月9日以来的最低水平;黄金期货一度跌破1140美元,跌幅超4%。
迪拜主权债务违约事件是否对国内银行业构成负面影响?中行、工行、交行、华夏等银行纷纷表示,不持有相关债权。东亚银行称涉及相关债务但规模较小,“可以说无关紧要”。
债务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的危机不同,其杠杆率较低,传染性不强。渣打银行亚洲区经济师黄国璋认为,迪拜世界负债600多亿美元,全部受影响工程涉及款项约3000亿美元,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而且迪拜也并非全球的发债大国。与雷曼兄弟这样的金融机构相比,迪拜债务违约系统性蔓延的可能性不大。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一名政府官员28日表态,阿布扎比打算“有选择地”援助陷入债务危机的迪拜,但非“一揽子承担”对方所有债务。分析人士认为,这场危机也许远没有预计得那么严重。
经济政策新信号维持双扩张
虽然分析人士把迪拜事件定性为“金融危机余孽”而非第二波金融海啸的导火索,但这个危机在上周对全球市场形成的恐慌还是让各国政府意识到,虽然经济复苏有望,但扩张的货币政策仍然不能轻言“退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0年经济工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传递出明年经济政策新信号——明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欧央行理事欧德内斯近日表示,他们尚不清楚刚刚开始的全球经济复苏是否足以支持“退出”而不会带来再次下跌的风险。欧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普罗沃普罗斯24日也表示,全球经济依然脆弱,仍需要支持措施。业内对欧洲央行将于12月3日召开的议息会议表现得极为关注。
记者注意到,从澳大利亚央行加息开始,业内就开始揣测这是否标志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的正式启动。但迪拜事件显然给“退出”拉响了警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则认为:“世界经济正在企稳好转,但依然高度脆弱。因此各经济体当局仍需重视风险,加强监管,而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尤其重要。”(崔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