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金融危机使得“地球村”的粮食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目前全球超过10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或濒临饥饿边缘,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国际社会应该尽快建立集早期预警、宏观调控、紧急救援于一体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战略。
巴西 目标“零饥饿”
巴西因自然条件优越而被称为是“上帝的宠儿”,近年来又因经济发展迅速被列入“金砖四国”。说巴西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也许很多人都不相信,但事实恰恰如此。
199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巴西年产粮食7360万吨,是世界产粮大国;国内生产总值约5466亿美元,人均收入近3600美元,也算不上穷国。当时的巴西仍有540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连基本的食物、医疗、住房、教育都得不到满足。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收入分配不均。
为解决贫困百姓的吃饭问题,巴西政府从1993年起陆续推出“最低收入保障计划”,发放“互助券”、“上学奖励金”和“食品卡”等。2003年卢拉政府执政后,进一步提出了“零饥饿”战略目标,还将以前各种救助扶贫措施统一整合为“家庭救助金计划”。
据统计,巴西每年为“家庭救助金计划”的财政拨款约有65亿雷亚尔(约合37亿美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5%,占巴西家庭总收入的0.69%。但这笔钱在贫困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高达43.6%。这对贫困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政府还希望借此实现不再让贫困家庭子女失学或做童工的目标。
享受“家庭救助金计划”的阿莱桑德拉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说:“我和丈夫都失业在家,靠摆摊做小买卖维持生计。这笔钱来得正是时候。”他们现在手上有了钱,有了信用卡,负债和挨饿的风险降低了。25岁的埃迪塞丽亚是单身母亲,一个人要养活两个孩子。她说:“现在有了政府发放的家庭救助金,我的食物及做饭的天然气都有了保障。”
曾担任巴西政府“零饥饿”部长的若泽·格拉济阿诺告诉本报记者,“家庭救助金计划”取得成效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政府将原来分散的各种社会救助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增加了监管的透明度并减少了官僚程序;二是将社会救助资金从拨给各地政府改为直接发给救助对象,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被贪污挪用;三是维护了救助对象的社会尊严。过去,救助对象是到指定救助站领取食物,有些人因顾忌颜面宁可挨饿也不愿前往救助站。现在,政府给他们一张银行卡,定期给卡里发放救助金,他们凭银行卡可以到任何一家超市或商店去购买食物,不再受到社会歧视。
随着“家庭救助金计划”覆盖范围的加大,巴西的扶贫成果显著:贫困家庭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998年的32.4%下降到2008年的22.6%,平均每年下降约一个百分点。2003年至2008年,巴西有1950万人摆脱赤贫。2005年,巴西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为扩大“家庭救助金计划”的社会效应,巴西政府正在考虑实施进一步的措施,计划提高家庭救助金额,并将受益贫困家庭再增加200万户,争取到2015年将全国绝对贫困人数再减少1/4。
美国 中产人士开始领取免费食品
在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的曼那食品银行前,一位中年女性正向她闪着银色光泽、价格不菲的跑车型轿车的后备箱内装载着食品。架在前额头发上的名牌太阳镜、肩膀上挎着的高档皮包和优雅的服饰,都让记者无法将她和一名领取免费食品的顾客联系起来。光顾食品银行的人一般都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失业后,她已是第二次来食品银行,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成为这里的顾客。
农业产业发达的美国,面临食品短缺的穷人其实并不少。两年前开始的金融动荡和不断攀升的失业率,更是让许多中产阶级人士也沦落到需要救助的穷人行列,领取食品券和光顾食品银行的美国人都呈创纪录增长。
食品券是美国联邦政府向低收入者提供的一种福利,由美国农业部负责,一个四口之家每月净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标准即可申请。食品券可以在绝大多数食品店购买面包、谷类、奶制品、蔬菜、水果,但不能购买烟酒、宠物食品和维他命等。根据低收入者家庭的孩子及老人数量,食品券金额平均为每人100美元,每家227美元左右。
由于美国失业率创下26年以来的新高,今年7月领取食品券的人数也达到3590万,连续第八个月呈上升之势。美国政府用于每月食品券项目的成本也达到47.8亿美元。从今年10月1日开始的新财年联邦预算估计,平均每月领取食品券的人应该在3500万左右。
食品券未必足以维持穷人的食物开支。同时,由于失业等原因,一些原本富裕的中产阶级也会一时陷入经济窘境,但因收入水平又高于联邦贫困线标准而不能获得食品券。于是,食品银行就成为他们获得免费紧急食品救济的另一渠道。
食品银行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遍布全美各地,接受各种捐赠,运营资金来自联邦、州政府及私人捐赠。据美国媒体报道,2008年以来,几乎所有食品银行都报告顾客比往年增加25%以上,其中很多新增顾客都来自中产阶级。这使得食品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顾客陡增必须加大食品贮备,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危机导致食品捐赠的数量在相对减少。
面对日益扩大的供需矛盾,许多食品银行不得不实行限量供给,或减少发放免费食品的天数,有些食品银行还要求顾客出具收入证明以证实自己确实是合格的“穷人”。
食品银行提供的食物以罐装、冷冻为主,绿色蔬菜等种类有限,质量也一般,且不能自由选择。可在经济危机的现实面前,在食品方面节省的开支可以用来支付房屋、水电和汽车等其他费用。在食品银行担任义工的拜尔先生对记者说,他理解那些来食品银行领取免费食品的中产阶级的尴尬和无奈,许多人从昔日的捐赠者一下变成今天的受助者,在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南非 城市闲地种庄稼
在南非开普敦市郊贫穷的非正式居民区内,有一块5000平方米的耕地被密密麻麻的民房包围着。“它改变了我的生活。”74岁的恩达马尼说:“我们没有吃的,所以才决定在这里种地。”
这块耕地是当地一家城市农业和环境组织开发的20块耕地之一。该组织为当地居民提供培训以及低成本的种子、工具等,帮助人们解决粮食和收入问题。如今,开普敦市每年有约3000名农民使用这些耕地,直接和间接受益者可望达到100万人。
据估计,作为粮食进口国的南非目前有1/5的家庭缺乏足够的粮食。而在非洲其他一些国家,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莫桑比克由于干旱造成粮食减产,预计该国今年有27.5万人需要粮食援助。坦桑尼亚在2009—2010年度也面临130万吨的粮食缺口。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粮食价格虽有所回落,但非洲人获得粮食的难度没有降低。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今年6月表示,全球粮食价格在一年内下降了30%,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粮食价格只下降了12%—14%。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今年4月的粮食价格甚至比一年前更高。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造成非洲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无力顾及农业投资。普通家庭则因失业、侨汇减少等原因导致收入下降。因此,高粮价仍让不少非洲人望而却步。
此外,极端气候造成的旱涝灾害,使非洲粮食问题雪上加霜。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国际牲畜研究所专家菲利普·桑顿说,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非洲半干旱地区内50万至10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无法耕种,2000万至3500万农民将因此失去收入来源。
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十三届非盟首脑会议上,非盟主席让·平重申了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并呼吁各成员国履行农业发展预算至少占财政预算10%的承诺。非洲领导人还就加大农业投入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制定了发展规划。他们承诺,到2015年将非洲粮食短缺人口减少至目前的一半,通过制定和实施详细的农业发展计划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保障非洲的粮食安全。
现在,非洲各国已陆续出台措施为粮食短缺人群提供紧急救助:通过使用肥料、改良种子等方法增加产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投资,包括修建道路、建设市场和灌溉系统等;支持小额贷款,建立和完善金融信息制度和保障计划,实现农业稳定发展。
部分非洲国家政府的努力已经使农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例如南非支持人们利用学校、医疗机构、教堂和城市的闲置土地来生产粮食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肯尼亚政府通过补贴帮助250万农民获得了改良的种子和化肥等等。但若想彻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对许多非洲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印尼 粮食进口隐患多
据印尼媒体近日报道,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印尼一些地区雨季比往年迟到约30天,导致今年粮食收成达不到4000万吨的预期产量。为此,印尼国家采购局表示今年将收购400万吨大米,以增加库存,确保国内需求。
印尼是粮食进口大国,每年要耗费超过50亿美元的外汇进口粮食。对粮食进口的过度依赖,使印尼受国际粮价波动的影响很大,外部粮食供给的不稳定状况也随时威胁着印尼的经济与社会安全。
印尼农民协会副秘书长阿赫玛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近两年,因外国暂停了对印尼的大豆出口,导致深受印尼人喜爱的豆饼和豆腐这两种食品价格大幅攀升,继而引发社会骚乱。这个教训印尼人至今记忆犹新。阿赫玛德认为,大量进口粮食虽然能在短期内缓解矛盾,但是如果成为一项长期政策,显然不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发展中国家应从保护农民利益做起,主动捍卫本国“粮食主权”。
印尼总统苏西洛自执政以来,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支出在国家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每年都有所增加,今年达到了5%。印尼政府还积极推动土地改革,实施了农、林、渔产业振兴计划,同时号召农民开发荒地,以扩大粮食生产。在应对粮价暴涨过程中,印尼政府实行了对贫困人口的现金直接补贴措施;还对食用油、大米等必需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给穷人。此外,印尼已有4家银行表示将与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在印尼开发农业“仓单系统”服务,帮助农民利用农产品抵押贷款,以改善农民缺乏贷款质押物的现状,提高农民的信贷能力,进而促进农业生产。
外资参与印尼粮食产业,虽然给印尼带来了资金和先进技术,并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转化成非农业用地。而由外国财团经营的农场,产品大多出口,所以对改善印尼本国的粮食供应状况不仅没有多少帮助,反而加重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阿赫玛德告诉记者,通过近年的努力,印尼在年景好的情况下,大米生产已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但一遇到旱涝灾害,仍需要进口大量粮食,有时甚至连种子也要从外国进口。这使印尼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处境被动,如果粮价居高不下,印尼又短缺外汇,粮食危机就难以避免。 (吴志华 马小宁 裴广江 孙天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